着眼发展,注重结构,助推了师资队伍的优质化
“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上世纪2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优秀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与技工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让湘西职院在办学过程中锤炼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数控技术专业的副教授吴安军,就是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代表。在当老师之前,他在一个机床厂担任副总工程师,进入技工学校后,他多次参加“国培”、“省培”,交流学习,反复琢磨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将教学中的动手类课程比例提高到60%,让学生在“做中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他多次到新加坡、苏州、上海等地工业园区的一线生产线,去了解学习先进的数控技术。2004年11月,他又作为湖南省骨干教师前往德国培训一个月。如今,他不仅是响当当的数控车高级技师、数控加工中心技师,还荣获了省人社厅颁发的优秀教师、当选为学院第一届十佳教师。
方媛州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另一位“双师型”教师。她不仅是一名高级技师,还花费10年课余时间特意为学习基础起点低的中职学生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教材,已于2014年出版。她对学生亲切耐心,无论是午休时间还是周末,她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学生都亲切地喊她“方妈妈”。
旅游管理系的张金原老师,2006年来到学校任教,利用课余时间去旅游公司担任导游,这些实践经验又被拿到课堂上,成为教学的生动案例。2010年,她凭借过硬的素质和专业的讲解,荣获湖南省首届导游“金喇叭”奖,来找她培训导游的景点、企业更是络绎不绝,湖南芙蓉镇山水旅游公司还特意聘请她为“科技特派员”。
民间工艺美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水云,擅长蜡染艺术和土家族织锦,曾在多个织锦厂担任生产负责人,如今她已被职院“请”进校园,成立大师工作室,为学生开门授课,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播撒种子。
凤凰民间蜡染艺术家熊承早、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石惠云、湘西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彭晓君等一批“民间能人”,都走进湘西职院传教授业,倾尽自己毕生所学,成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眼光必须超前,必须要看到未来,着眼发展”,学院院长李光寒教授介绍说,该院近年来大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订了“专任教师进企业”的培养计划,要求教师每年到企业锻炼时间达2个月以上,针对青年教师设立国内青年访问学者,送去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进修。人社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培训技工学校骨干教师10余名。目前,该院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有100余人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1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工作者”,1人被授予“湖南省教育功臣”;近三年,该院教师申报有90余项国家级、省级教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56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9项。
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助推了就业工作的优质化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自身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湘西职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该院各个系都有数量不等的校企合作单位,订单培养、零学费班、校中厂等相继开设,各专业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逐年迈上新台阶。
计算机专业以前在湘西职院并不突出。学院地理位置的劣势,决定了该专业在行业前沿信息方面的敏锐度,远远比不上深圳、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
如何在计算机信息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计算机系的教师们在多次调研后,决定走校企合作的捷径。
“我们主动出击,找到深圳市奋达培训学院合作,他们有更专业的技能培养,优厚的就业资源,而我们的学生更勤奋刻苦,能坐得住,在就业市场也颇具竞争力。我们的合作是双赢。” 该系负责人介绍,2011年,双方合作试水办班,招收了28名学生。去年毕业,有20余人在深圳华为公司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8000多元,最高月工资达到12000多元,是名副其实的高薪班。“今年我们一口气招了5个班,200多名学生。”
除此之外,他们还与当地企业湖南马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园内成立“亮化工作室”,为学生实习、实训拓展新的平台。对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信心满满。
应用外语系是另一个在校企合作中发展起来的例子。机缘巧合下,长沙诺亚方舟小新星教育集团来到学校谈合作,长期需要学前教育类英语应用型人才。双方于2011年试水合作办班,企业方提供师资培训,还会对毕业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评估。
这批学生去年毕业,有95%留在企业上班,月薪平均在3000-4000元左右,其中姜仁志已经当上了校长助理。还有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自己创业,学生曾雪就在自己家乡邵阳开办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接踵而来的还有深圳特蕾斯教育集团、长沙酷贝拉等企业,应用外语系在多元的校企合作中,也渐渐崭露头角。
而旅游管理系、电算会计系等老牌王牌优势专业,在更早以前就开始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在2011年,旅游管理系与湖南省康辉旅行社创新性地合作成立了湘西职院新康辉旅行社,聘请职院学生为员工,成为“校中企”,建立了一个无缝对接的岗位人才培新基地,为人才培养开创新的平台。如今这一模式正被其他职业院校效仿。
截至目前,学院已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建立了125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经过融合培养的毕业生由于素质优良,技能过硬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就业稳定率达90%以上。其中,供用电技术专业、数控专业、电力电子专业、模具专业分别牵手华电石门火电厂、杭州杰牌控股、中联重科、天通股份公司、新中合光电保靖有限公司、湘西经济开发区湖南顺登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采取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就业,让学生毕业就可直接上岗,确保了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引导、支持广大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2009届毕业生邓光勇在北京办了创引广告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员工50余人,其中有很多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在其公司工作。
“现在国家重视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发展,我们湘西职院一定要借这股好势头,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合技工教育发展,将专业建设朝纵深、优化方向发展,打开门来办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办大众化的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湘西职院还大有可为。” 身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学院党委书记吴正有,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通讯员:余蓉 彭继林 滕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