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原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药人才,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整合学校实验资源,成立了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中心。各医学基础课的实验教学隶属于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实验室资源分割的局面,达到实验室结构整体优化的目的,建成了一个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功能多样的现代化实验教学新体系。
1998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北民族学院合并成为新的湖北民族学院,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中心同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共同组建成立湖北民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中心更名为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00年5月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授予《合格实验室》称号。
2002年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正式成立,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独立并成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管理。2007年成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立项建设。目前“实验中心”实验室条件大为改善、实验环境焕然一新,实验室总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多台件,总价值近4000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套逐步完善,除了能满足教学实验,还能达到一些与科研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现代实验的要求。在满足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提供科教平台,于2002年被恩施州宣传部授予“恩施州科普教育基地”。
2008年完成了省级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材料的准备和上报工作,并通过了湖北民族学院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估,批准立项建设。
“实验中心”包括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部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形态学实验室(整合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室(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分子医学实验室(整合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遗传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解剖学实验室5个实验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中心下设外科综合实训室、内科及诊断实训室和护理实训室。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对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技术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经费等采取统一管理,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修订和完善了实验教学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教学文件、实验教材以及实验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定期进行资产清查核对,保证帐、物、卡一致,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行集中专人管理,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并定期进行维护;对微生物菌种和剧毒麻醉药品的保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施行。
主要的大型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超高液相色谱仪、研究级倒置荧光显微镜、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活细胞观测系统、显微互动教学平台、内科实训综合模拟人、外科实训综合模拟人等。
“实验中心”有着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目前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有68人,副高以上职称者33人,占48.5%,博、硕士人数22人,占32.4%。通过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实验中心”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实验中心”始终注重以学科为依托,以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确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学校组织的评教活动中,“实验中心”教师多人次受到嘉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验中心”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2005年以来,“实验中心”老师主持和参加教研及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12项,州级4项;获得专利4项;编著出版教材16部,撰写教学改革和科研论文295篇,教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