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之后,对于化学的学习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数学生很容易在面临全新的教材、更高的教学要求、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时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高一的化学教学,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所在,才会萌生“我要学”的念头而不是“要我学”。因此我并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以生活中的化学为切入口,引出化学知识。如在学习分液操作时,以学生在家喝鸡汤为例,若不想摄入过多的油以防长胖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可以将鸡汤表面的油与下面的汤分离开来。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给出各种答案“可以用小勺子将表面的油撇除”、“可以使用吸管伸入碗底,直接喝下面的汤”等等,从而引出分液漏斗这一仪器。以节日绚丽多彩的焰火为切入口引出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在课余时间我组织了学生观看化学相关视频,比如《疯狂化学》系列。观看视频期间学生被视频中的各种反应吸引,惊诧于化学世界的丰富多彩。视频中出现的各种片段,如碱金属与水的反应的剧烈、碘钟反应的周期性引起学生热烈讨论;荧光物质的荧光性、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让学生看得如痴如醉。更有细心的学生在观看到“黑面包”实验时指出除了“面包”发黑变胖之外,还能看到有烟冒出。整个过程中学生激情高涨,兴趣盎然,同时这也为后续几章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我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有的来自于县城,有的则来自于乡镇学校,原先的学校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并不一致,因此我利用开学前的复习时间,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同时也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在第一章第一节的复习课当中,及时的唤醒学生的记忆。如在复习初中时学习的过滤操作,从适用对象、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唤醒学生的记忆,并以这几个步骤为模板进行后续蒸发、蒸馏操作的回顾。在复习期间,强调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等等,尽量使学生回归同一起跑线。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高一新生活泼,表现欲极强,并且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课堂上切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应该将课堂交还学生,使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体,我与他们共同参与化学学科的学习。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一言堂,学生类似于一个仓库,教师只管将知识搬到仓库就完事,而应该突出他们的主体性。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形式交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不应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而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关于化学的音频、视频材料,使学生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之间切换。
3、 教学模式多样化。如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物质的量的学习,使用板块式教学,分课前、课中、课后,三者分而合之,从而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知识吸收的最大化;而对于每章节结束后的小结课上使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使新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构建成框架结构;对于金属与非金属性质这一块,可以使用信息加工教学模式,在学习某一金属的性质之后能自主进行迁移。
四、及时复习巩固学习内容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对头,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中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从而证实学习要勤于复习,并且对材料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越慢。因此在教学当中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所习得的知识,另一方面必须要及时复习。我采用的是新的一节课开始前对上节课知识进行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回顾。如蒸馏操作的仪器,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整个蒸馏操作的流程,而不是死记硬背。
五、对于学困生的转化
本着尊重学生的前提,爱护每一位学生,对于学困生不能抱有歧视看法,本着“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以“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关爱每一位学生。学困生通常分为几种类型,高能学困生通常十分聪明,但是贪玩好动,听课不专心,易做小动作,对于他们我采用课堂上提出一点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去刺激他们,使他们精力集中;而偏科学困生通常在化学课堂上有些自卑,羞于发问,回答问题更是不敢张口,对于他们我采用的是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后促进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无论哪种学困生,对于他们和其他学生都力争做到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探究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给予他们轻松友好的学习化学的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大班教学的今天,很难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但是可以做到关注全体,用心教育,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