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教授
刘勇,1974年12月生,男,江苏沛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理论骨干入选成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学部主任。江苏省政治学会会员、徐州市政治学会理事,徐州市社会学会会员。目前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民生政治理论和群体事件的社会治理。发表的《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建设及基本经验》(《政治学研究》201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关切民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回归》(《社会科学》2012.5.)、《政治妥协:社会冲突视阈中的公共理性》(《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社会合力探析》(《中州学刊》2009.6.)等论文,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反响。
近年来先后出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专著1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等特A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光明日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州学刊》《云南社会科学》《福建论坛》等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省级以上期刊共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8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6篇,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等全文转载多篇。先后主持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重大群体事件围观者参与冲突的价值因素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网络话语权与重大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化解社会“无直接利益冲突”对策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机制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无直接利益冲突参与主体的民生诉求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
近年来先后荣获江苏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奖;江苏省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论文奖;徐州市第十届哲学学会科学二等奖;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徐州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徐州市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一等奖;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多次荣获江苏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