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6年4月,是在长江师范学院原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是一个涵盖多学科、多专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该中心实行校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本中心下设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研究室(含4个分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研究室(含4个分室)、测控技术实验教学研究室(含3个分室)、电子实训教学室(含4个分室),实验室面积2900平方米,设备总值1091万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12个专业方向学生所开设的电子信息类实验课程教学需要,每年到实验中心实验的学生达1800人以上,实验人时数达12万以上,中心是我校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为地方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提供服务。
中心是我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竞赛训练、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学生能在实验中心应用现代设计手段完成从电路设计与仿真、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制作及元器件检测、焊接、安装、调试的产品设计制作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中心,最重要的是师资问题。几年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将实验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有机结合,互相促进,通过实验条件建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通过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目前中心拥有专兼职人员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8人、助教1人。在这21人中,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2人;重庆市实验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2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光电精密工程期刊网评专家各1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2人;校学术带头人2人;校教学带头人1人。
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本实验技能层、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创新层的五层次结构实验教学体系,遵循“指导”、“辅导”、“督导”、“实训”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了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创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
中心注重将现代技术引用到实验教学中,采用实际动手实验和虚拟仿真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互动的办法,对要做的实验项目先做虚拟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际动手实验。
中心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建立了开放的集成化网络管理系统,包括“实验预约、网络教学、设备管理、元件查询、物业报修、教学评价、课程网站”等功能。集成化网络管理平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实验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达到开放式教学和管理的目的,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中心先后与地方电子类企业重庆市仓兴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群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市亚东亚集团变压器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涪陵区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中心、重庆市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垫江县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中心、丰都县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中心的实践教学基地。
经实验教学中心全体教师的努力,实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近3年中心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中心承担的“模拟电路”课程2007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市级精品课程;
2.中心承担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7年长江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3.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4部,自编实验讲义12本;
4.学生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800余人;
5.在2008年第4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我校学生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10人、优秀奖11人;
6.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
7.在重庆市教委2008年重庆大学生“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三等奖一项;
8.在2008年第二届全国周立功杯ARM嵌入式系统毕业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二等奖一项。
9.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中心选送的选手获得了1个重庆赛区二等奖、3个重庆赛区三等奖。
10.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中心选送的选手获得了1个重庆赛区二等奖、10个重庆赛区三等奖。
12.在2012年重庆市“IT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中心选送的选手获得了三等奖1个,成功参赛奖6个。
中心管理制度健全,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