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真开发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追求的预期效果,是主观上的超前反应。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体现语文新课程的总体特点。教师既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还要有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
我在教《窦娥冤》一课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结合课本内容与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我搞了一次以“穿越时空隧道的心灵碰撞”为题的三维探究学习讨论会。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窦娥有引经据典的文化底蕴吗?
2、这折戏的开头,窦娥指天斥地,可结尾却发出誓愿要感天动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了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却偏偏写成了合理的,这是为什么?
我设计的意图是针对论题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究这几个论题,从而深化理解作品的主题,窦娥的人物形象,关汉卿的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手法,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规律找方法,化知识为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讨论时生成新的问题,有的说“窦娥发愿抗旱三年只想表明自己的委屈,没成想让楚州百姓却受了干旱之苦,未免有自私之嫌?”有的学生还提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窦娥当初可以选择嫁给张驴儿,然后找机会伸冤报仇。”当这些问题生成后,课堂上掀起轩然大波,学生争先恐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与作家心灵进行交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我觉得课堂教学好像是向着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的风景。我们如果一味按照预设程序进行,那么只有落入僵化、庸俗、沉闷的泥潭。因此我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世界观、爱情观的探讨,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理解作品抨击社会黑暗的反封建主题,体会关汉卿的剧作特色。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无疑是对师生双方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发挥好主导作用能放能收,引导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重过程,教方法,学做人,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无论怎么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课文的能力,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必须守住教学效益这个底线,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投石荡开水中天,真正的激活课堂,为学生创设张扬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语文奇境的探索和渴望,也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山西省临晋中学语文 王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