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工作方式、学校的运行方式都将随之发生变化。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积极实施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为核心的数字化、智慧化应用,向改革要发展动力、用技术创发展优势,激发发展活力,提供发展保障,把办学治校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努力实现“五个转向”:
在管理理念上,从“复杂”转向“简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思路创新。坚守简约、方便的原则,减、减、减,减到不能再减;简、简、简,简到不能再简。有简的愿望、立简的体制、建简的机制、定简的制度、持简的方法、树简的风气。在此基础上,创新制度设计,优化发展环境。
在管理手段上,从“人管”转向“智控”。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 例如无线保真(WIᅳᅳFI)、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编码(GIS)、遥感技术(RS)等升级管理平台,满足监控、监督、管理、共享的需要。并借助这些新技术,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新信息,实现绩效评价量化,运行状态有序,使服务方法更多样化,使服务效果更加人性化。
在管理重心上,从“上控”转向“下管”。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改革校院管理体制,实行两级分治,每个具体专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各种人财物资源的使用等办学要素,让第一线学院结合办学实际科学配置,让“火车”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
在管理形态上,从”物化”转向”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管理活动,并不断地创造文化价值。通过健全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明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构建用人、分配、评价等制度,培植、整合和升华教师的敬业文化、学生的自主文化、干部的勤廉文化,逐步构成精神形态的校园网络文化存在,形成“文化育人”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方法上,从“封闭”转向“开放”。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公正透明的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效能,降低师生参与门槛,改善管理机关的形象,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杨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