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建设为主线,他们秉承优良传统,执着信念,围绕面向辐射全国的医学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多措并举建设起符合专业群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并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实践经验,全面提升了教书育人水平,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办学需求,学校在全面修订13个专业课程标准的同时,完善了专本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建设起符合专业群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并使专业教师比例按高职高专学校要求达到1:17,部分专业外聘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每年达到50%以上。学校还特聘请护理、药学、高职教育研究等方面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专题讲座,并以教育部全国高教教师网络平台为依托,对全校300余名教职工进行网络培训,2015年网培总计1320余人次,同时先后选派18人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老师总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校通过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说课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微课大赛,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获奖教师在全校观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学校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代表吉林省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医学影像专业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个人一、二、三等奖,团体二等奖及指导教师一等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由于队伍整体实力突出、教学成果丰硕,已成功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4年白城医高专护理专业成为成为省级品牌专业, 2015年口腔医学技术申报省级品牌专业获得成功。
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头戏,紧紧围绕“建设”二字做文章,整合原有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专业优势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积极设置新专业,使学校在发展中寻求创新之路。特别是2014年,学校省级立项27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全省高职高专中名列前茅。学校由2004年的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4个专业发展为13个专业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覆盖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等。2015年,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教学科研”专栏,广大教师通过该专栏进行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学习和讨论,开拓了视野,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结合工作实际,学校探索性地开展多层次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并结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学校先后获省级科研项目立项68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刊登论文近600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校本教材12部,校本实训教材37部。2015年,申报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7项、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22项,其中省成功立项27项。
学校面向未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把平凡的学生招进来,把优秀的人才送出去为己任,实行“校院(厂)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建立了百余家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实习实训需要。目前,已签订院校合作协议100余份。学校以“定远班”、“修正班”、“宝视达”为代表的订单培养份额明显提高,口腔技术专业、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药学专业等与国内10家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为学生专业实习、就业奠定了基础。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共有113个,远到海南岛、重庆,凡是有白城医高专招生的省份,都有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了全覆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学校建有标准实验室103套,共174个,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是学校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还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考核,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2015年,学校选派1名专职辅导员参加吉林省第三届辅导员技能大赛,获得了优秀奖。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严峻,从2006年起学校在校内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室,构建起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核心、辅导员为主体、班级心理委员为骨干的“校园三级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2015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4名具备心理健康从业资质的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同时还加强大学生资助中心建设,完善资助政策,健全资助体系,逐步形成以资助中心为核心、系部为基础、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仅2015年,学校共评审和发放国家和省奖助学金526.05万元,资助学生2978人次;全年共有302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缓交学费166.1万元,减免学费0.43万元;新老学生共24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12.37万元;为590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贷款,共计451.72万元,切实保障了各项奖助学金评定和发放到位。(通讯员:陈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