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青教授
刘毅青,文学博士,美学博士后,教授,1971年5月,江西人。
主要学术情况:
2006年浙江大学文艺学博士毕业,导师王元骧教授。
2007-2009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朱立元教授。
2012-2015年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曾繁仁教授。
2007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破格晋升研究员。现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艺学硕士点负责人,文艺学与中外文学关系学科带头人。
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等专业期刊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杂志40余篇,一级期刊23篇,出版专著3本。
先后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基金面上资助2项。
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学、解释学、比较美学、文艺基础理论、中国思想史。目前正从事海外汉学与跨文化比较美学和诗学研究。
荣誉
1、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4年。
2、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文艺学方向)。2013年。
3、杭州市131人才第二层次。2011年。
独立承担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汉学家的中国美学研究》(编号:09CZW010),2009年。已结项,鉴定良好。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编号:10FZW027),2010年。已结项。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编号:09ZW2852),2009年。已结项。
4、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从汉学到汉语美学》(编号:2013T60660),2013年。已结项。
5、中国博士后基金《从汉学到汉语美学》,(编号:2012M510995),2012年。已结项。
6、中国博士后基金《海外中国美学研究的多重建构与现代意义》(编号20070420024),2007年。已结项。
近年主要学术论文(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
2015年:
1、《哲学翻译作为哲学创造——以西方汉学为借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4期。
2、《打捞失落的中国现代审美经验》,《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8期。
3、《作为中国现代审美意识的“忧郁”——顾彬论中国现代性的启示与不足》,《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2014年:
1、《如何构建中国的理论——西方汉学家的思考与启示》,《哲学研究》2014年第11期。
2、《为诗辩护——宇文所安的汉学诗学建构》,《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
3、《共同经验中新主体如何可能》,《文艺研究》2014年第7期。
2013年:
1、《庄子道艺观的修养美学》,《哲学研究》2013年第8期。
2、《读者理论的重建》,《文学评论》2013年第3期。
3、《作为工夫论的中国休闲美学》,《哲学动态》2013年第8期。
4、《解释学视野下的<兰亭序>真伪之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5期。(收入《郭沫若研究年鉴》并作为重要观点介绍。)
5、《于连汉学研究的理论意义》,《跨文化对话丛刊》总第3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