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真教授
周可真,男,江苏宜兴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学科一级博士点召集人,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哲学。主要科研究成果:
一、著作:
1、《顾炎武年谱》(1998,苏州大学出版社,获江苏省第7届优秀图书奖2等奖);
2、《顾炎武哲学思想研究》(1999,当代中国出版社,获2002年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3、《明清之际新仁学——顾炎武思想研究》(200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获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哲学与文化研究》(2005,江苏人民出版社);
5、《顾炎武与中国文化》(2009,黄山书社)。
二、主要论文
1、《也谈“道”、“一”、“有”、“无”》,《中国哲学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
2、《试论王弼“名教守自然”的思想》,《哲学研究》(北京)1990年增刊。
3、《试论儒、释、道之联结点》(《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哲学史》1991年第9期全文转载。
4、《试论“应物而无累于物”的玄学意义》,《中国哲学史》(北京)1993年第3期。
5、《老子之“道”新解》,《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文汇报》1993年11月第7版摘要转载。
6、《老庄思想同异辨》,《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
7、《生活论——哲学的未来形态》,《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哲学原理》1996年9月第7期全文转载。获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8、《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之我见》,《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1998年9月第7期《哲学原理》全文转载。
9、《论顾炎武的思维方法——兼论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历史转变》,《哲学研究》(北京)1999年第8期。
10、《论顾炎武的天人观》,《中国哲学史》(北京)1999年第4期。
11、《顾炎武与中国学术传统》,《中国哲学史》(北京)2003年第2期。
12、《德治的两种维度:事功之德与人道之德》,《江海学刊》2003年第2期。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3期和《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摘要转载。
13、《儒教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哲学研究》2003年第12期。
14、《先秦诸子管理思想论纲》,《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 年 第 1 期摘要转载。
15、《略论中国古典管理学的基本特征》,《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005 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4期转载。
16、《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的会通——对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元哲学及方法论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季刊)》(英文版) 2009年第3期。
17、《思维方式偏颇阻碍科技创新》,《科学时报》2007年3月30日。《新华文摘》2007第11期摘要转载。
18、《“体道”的必要性、原理及方法——<老子>道篇首章新解》,《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7期转载。
19、《中国哲学诠释方法——“同情之理解”的源流及其限制》,《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16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7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