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喜教授
姓名:朱四喜
职称:教授
所属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湿地工程技术、湿地生态学、喀斯特环境生态
1972年生,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蚕学系,2005年6月硕士毕业于汕头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1年3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植物学专业。1997年7月-2002年8月在湖北省农科院工作;2005年7月-2011年12月在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1月至今在贵州民族大学工作。
2013年11月起任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5月起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第九届学术骨干。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且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和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舟山市111人才工程”人才。现为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2012年1月在贵州民族大学工作以来,主持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贵阳市低碳科技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省长资金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引进人才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项。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0余次,已发表署名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EI论文13篇,核心期刊45篇),合作出版专著10部,授权专利17项。已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代表性论文:
[1] Si-Xi Zhu, Han-Liang Ge, Ying Ge, et al. Effects of plant diversity on productivity and substrate nitrogen in a subsurface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0, 36(10): 1307-1313. (SCI, IF3.2)
[2] Si-Xi Zhu, Pei-Li Zhang, Hai Wang, et al.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ffected nitrogen retention and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n a full-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 Clean-Soil, Air, Water, 2012, 40(4): 341-347. (SCI, IF 2.2)
[3] Si-xi Zhu, Hong-li Yang, Xiao-dan Huang, et al. Imposex in Thais clavigera used for biomonitoring butyltins pollution along the coastal waters of Zhejiang, China.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1, 20(10): 2540-2545. (SCI, IF 0.72)
[4] Si-xi Zhu, et al. Positive effects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n substrate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a full-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2, 21(6b): 1689-1694. (SCI, IF 0.66)
[5] 朱四喜, 等. 全尺度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1): 35-42.
[6] 朱四喜, 等. 铬胁迫下再力花的生长、铬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7): 30-35.
代表性专利:
a.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结构(专利号:ZL 2013206055993.6);
b. 一种景区污水磷的处理装置(专利号:ZL 201320606273.1);
c. 一种处理中药废水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结构(专利号:ZL 201320760312.3);
d. 一种处理雨污混合水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结构(专利号:ZL201320759468.X);
e. 一种处理含铬废水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结构(专利号:ZL 201320759394.X);
f. 一种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结构(专利号:ZL 201320605825.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