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由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于2011年1月开始建设。实验室瞄准国家气象战略急需的技术和设备,结合气象探测技术的特点;依托大气物理学科和大气环境学科的发展;形成了气象传感器技术、气象仪器仪表、气象信息处理与安全、气象雷达探测技术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具有一支完备的研究队伍梯队。近五年来,实验室结合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锻炼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中青年气象科研人才,实验室人员先后有2人成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成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者,5人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同时,实验室人员中担任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主任、江苏省网络监控中心主任,江苏省气象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气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会副主任委员各1人。并且实现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博士化(含在读)。
实验室在气象探测技术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全校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并且具有气象探测综合观测场。新组建的实验室设有4个研究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00余件套,总价值已达3500余万,拥有开展技术研发所需的基本设备,具备开展相关气象探测仪器与装备的研发场所和条件设施。
实验室面向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工程技术人员、校内校外大学生、研究生等开放。同时,实验室设有“开放课题基金”,并每年公布“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热情欢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研工作者申请来室进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