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6月起, 成都师范学院在广安市岳池县白庙镇瞿家店村多了一门亲戚。
亲戚姓廖,家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大女儿廖青青今年11岁,就读于白庙小学四年级二班;二儿子廖家俊今年9岁,就读于白庙小学三年级。
下派干部牵线搭桥 细致安排扶贫对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硬任务,扶贫攻坚是全社会的责任。一段时间以来,如何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一直深深牵动着九三学社成都师范学院支社全体社会的心。
四川那么大,去哪里扶贫?哪里适合九三学社成都师范学院支社扶贫?几经思考,反复比较以后,他们想到了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安排得有一批干部下派挂职,也许能够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通过多次沟通,经由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驻村干部王江牵线,最终将扶贫点位确定为广安市岳池县白庙镇瞿家店村,把具体的重点扶贫对象确定为贫困户口的廖家姐弟。
据了解,廖家主要是因病致贫。孩子的父亲是聋哑人,母亲多年前已经离家出走,奶奶身体偏瘫,全家人的生活全靠60多岁的爷爷打零工勉强维持。
认亲结对子 慷慨献爱心
6月5日下午,在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挂职干部、武胜县财政局副局长陈宏高的陪同下,九三学社成都师范学院支社的社员们冒着高温,顶着烈日,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第一次走进白庙镇瞿家店村看望“亲戚”。
走进村庄,如火如荼的扶贫气氛扑面而来。在村委会的告示栏上,详细列举了当地的资源条件、村情民情、脱贫目标和帮扶体系,“五个一批实施的规划路径”、“2016年贫困村摘帽重点工作安排表”等一目了然。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社员们走到一户十分简陋的民居前,房屋木门上张贴着当地政府制作的精准扶贫结亲帮扶明示牌,介绍了这家人的基本情况。这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新结对认亲的“亲戚”廖文中老人的家。
简单寒暄过后,支社主委侯中太、前主委谭琼把从成都精心挑选的一大箱书籍、笔记本和学习用品及慰问金赠送给了老人,并希望能够看看两个孩子。
“娃娃们难得回来一次,平时就在镇上,因为回家一趟需要20元钱的车费。”廖文中老人充满遗憾的一句话,大家听得十分心酸,一些社员眼中闪烁着泪花。大家都表示愿意与这对苦命的孩子认亲结对,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
临走的时候,大家纷纷留下了电话号码,告诉廖文中老人,“今后我们就是亲戚了,你们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的。”
连夜探望孩子 许下相助之约
由于没见着孩子,社员们都很遗憾。尽管天色已晚,侯中太主委还是执意要到镇上学校去看看孩子。
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一行人风尘仆仆前往白庙镇小学,几经转折,终于见到了青青、家俊姐弟俩。据孩子们的班主任介绍,两个孩子都比较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
孩子们见到陌生人,显得有点拘谨。侯中太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长,很快就跟姐弟俩打成一片,几乎无话不谈。最后,侯中太告诉孩子们,“我们把电话留给你们,你们今后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者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跟我们说,我们是大学老师,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帮助你们搞好学习。”侯中太还说,“这种帮助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是十几年,直到你们读完大学!”
侯中太还当场跟两个孩子许下约定:今年暑假要带他们到成都去玩,除了开开眼界还要补补课。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笑了!
扶贫攻坚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九三学社成都师范学院支社社员们用具体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