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竞赛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水平,我习惯把所有步骤都烂熟于心,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何诗林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大二学生,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分析赛项中,他和同班同学李玉玲代表江西参赛。
经过三天的比拼,两人一举夺得团体冠军,在个人排名中,何诗林和李玉玲分获第三、第四名。何诗林更是获得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接授予的化学检验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高职生技师”。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7月20日,记者走进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这两名同学的故事,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在年轻一代“现代”学子身上落地生根,探寻“现代”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如何让学生更出众的。
以竞赛促进技能提升,学生在全国大赛夺冠
20岁的何诗林是一个阳光男生,看起来有些羞涩,但一说到专业知识的时候,他会两眼放光,立刻变成“话痨”,在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一位“技能达人”。
何诗林的同班同学李玉玲是一个爽朗的女生,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位“学霸”,每逢考试总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在高手如云的全国性大赛中斩获大奖实属难得,但提起获得的荣誉,两名学生都很淡定。但为准备此次大赛所付出的努力,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刚入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现在要开采一座钨矿,需要你对矿石进行分析,万一你把含钨量20%的矿石分析成了20.50%,算算你的损失将会是多少?我认真算了这个问题,是将近1000元/吨,要是开采一座矿山,那损失可能难以估量,仅仅就因为这0.50%的误差。所以我要做的,就是那个消灭0.50%的人。”何诗林说,他要做那个消灭0.50%误差的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何诗林有一本砖头一样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他做实验的数据。在平时的学习中,别人做一次的实验他要多做一次,别人休息的时间他在反复看笔记,对训练中老师提出不足的部分反复琢磨,更多的打磨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日趋成熟。
李玉玲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大赛,她加强训练了1个多月时间,每天都待在实验室,不断完善提高。
“技能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学好技能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本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陈杨如告诉记者,学院每个专业都组建了专业社团,学院实训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院实行“现代学徒制”,每月都有老师带着学生去企业锻炼实习,促进学生提升技能。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能竞赛工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在赛中屡获佳绩,以技能竞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