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化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传统的讲授法绝对不能摒弃,而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二者如果能够结合,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重视训练课堂讲授技能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授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而高中化学的课程内涵也需要很好的讲授环节来完成。
一节好的教学设计是需要课堂上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而呈现的。无论是教学的导入、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的提问方面,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课堂的调控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讲授来实现。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生活中两种重要有机物》第一部分乙醇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课前,创设了很有意思的情境,在古筝乐曲的背景下,教师吟诵了一首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继而提问,什么东西无论人在狂喜还是失意时候都能借其抒怀呢?学生们自然想到“酒”。教师不失时机又让他们说关于酒的其他古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就开始说起来。说着说着,学生们对酒这个生活中常有却又神奇的东西,它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我们就以一个化学者的身份对酒一探究竟吧!”教师自然而然将所有学生引入课堂。
在有些知识点或概念抽象、不易理解的教学中,讲授法是最佳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关于“物质的量”概念的呈现方式。教师可采用人教版教材上过渡式语言———“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也可采用江苏教育版的因果式语言———“为此,在化学中采用物质的量来计算大量微粒的集合体中微粒的多少。”还可以采用山东科技版的类比式语言———“物质的量,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物理量一样,也是一种物理量。”对中学阶段无法给出严格科学定义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就采用泛指、列举或比喻等手段去讲授说明,降低了知识难度,便于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