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来说,可谓捷报连连。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两个项目比赛,两个赛项均获得一等奖。
然而,这绝非偶然,也并非首次。为了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机电工程学院以技能竞赛为载体,搭建高素质教育教学平台。
竞赛知识入课程
全员参加种子选拔
每年9月新学年开学,机电工程学院就开始筹备竞赛的相关事宜。从组建教师团队,到学生师徒结对,再到制定方案、分析赛事方向、聚焦集训,每一步均井然有序,步步为赢。学校会为大赛组织三级选拔赛,首先是校级选拔,覆盖全员,把竞赛知识转化进课程。然后,从校级赛中的选拔出的10至15名种子选手会参加寒假集训,参加3月底的北京市级比赛。最后,从市级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才会代表学校参加5月底的全国赛事。
“真是压力与动力并存。”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技术系主任肖莹说,学生们在备赛的一年中,提升最多的就是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师带徒”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怎么进行有效组织和训练,电气技术系每年备赛期的特色之一,就是学生间自行传帮带,老师进行专业指导。而备赛学生每天要进行两轮训练,每轮时间6小时,训练强度十分大。2014级学生李正一是获奖小组成员之一,他在大赛中遭遇编程20分钟内容瞬间消失的意外,但和其他2名成员默契配合,最终完胜。用他的话来说,冷静和沉着完全来自于平日的训练。
“集训期间,老师们经常会给我们制造各种故障。所以,团队合作力和突发事故处理力也是我们培训的重要内容。”李正一坦言,不管碰到什么状况,也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