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偏远山区的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她不怕山区条件艰苦,用坚定的信念迈出支教这一步,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到支教志愿者的机会,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她就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2017届毕业生朱美群,2016年远赴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开启了她的支教生涯——
从小萌发支教的愿望
当朱美群还是小学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她支教的愿望。
有一次在电视里看乡村支教老师的宣传片,介绍山里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支教老师孜孜不倦的给大山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关心爱护他们,给孩子们带来希望。
那一刻,朱美群觉得支教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也就是在那一刻,立志做一名支教老师的种子扎根在她的心里。
她进入了大学后,支教的梦想一直激励着她。她曾任分院团总支学生会干部,曾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她在大二下学期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寻找支教途径“大部分组织不招在校学生,父母也不放心让她孤身一人去遥远的山区,担心她的安全……”
但困难并没有阻碍她追寻梦想的脚步,她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渠道去寻找支教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在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平台看到了上海一家公益基金会发布的与自身条件非常吻合的支教信息。看到女儿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定,朱美群的父母最终也选择支持了自己女儿的“支教梦”,尽管心有不舍,但为之自豪。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很欣慰
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颠簸才到达目的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这是朱美群梦开始的地方。
朱美群说:“这是我到过最远的地方,一路上,有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和祝福陪伴我,还有我西行之路的希望和信念在支持我。”
支尔莫乡是昭觉县最偏远的乡,海拔高度在2200—2500米,含氧量低,条件艰苦,高原反应严重,很少有老师愿意留在这里教学。
这里的教学设施很破旧,课桌椅也不够齐全,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走一段又长又窄的泥泞山路。
这里的孩子缺乏营养,个子偏小、身体瘦弱,看着让人十分心疼。可这些都未能阻挡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对于朱美群的到来,孩子们非常开心,亲热地称朱美群为姐姐。每周五下午放学后,朱美群都会带孩子们梳洗,用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
朱美群说:“在这里任教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看着孩子们的成绩一天天提高倍感欣慰,孩子们还会送一些自制的小礼物给我,这些礼物虽然简单,但却是孩子们的一片真心,让我特别感动,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小脸蛋,还有渴望知识的小眼神,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由于海拔较高,这边的冬季比其他地方来的更早,这里的孩子穿的衣服很单薄,鞋子也是破破烂烂。朱美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给这些孩子们买衣服、买鞋子。“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孩子们,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强大起来,并通过他们把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她内心笃定的信念。
支教的经历像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没有支教前,朱美群也曾设想过各种困难和阻碍。但最终,她用坚定的信念克服了自己想象的困难,勇敢迈出了支教这一步。
偏远的山区,艰苦的条件,困难的生活,但吸引朱美群更多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淳朴的人民和可爱的孩子。
对朱美群来说,支教更是一种自我选择,一种自我实现和一种自我超越。
朱美群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山区教育落后,严重缺乏教师,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她想通过自己的真实案例,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来,让山区的孩子们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朱美群支教的事迹在学校传开了,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在2016年底,被推荐参加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评选。
向日葵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它时刻都微笑着面对阳光,用心收集阳光,抛去一切杂念,积极向上的活着。而朱美群就像向日葵一样,一心向阳,用爱浇灌幼苗,用心呵护成长。
支教的经历像一次心灵的洗礼,一定会成为朱美群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她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了支教路上的所有艰辛,她用激情和爱温暖着大山里的孩子,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姐姐。(记者: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