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当谈起自己从教的专业时,侯海虹老师脸上有一抹自豪的微笑。
侯海虹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的主任,在系里主要工作是负责专业建设及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等。为促进新能源专业建设,她与教学团队的其他老师一起,先后编写了8本专业教材,为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打下了竖实基础。整个新能源专业教学团队也在2017年获评江苏省新能源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平常上课,我喜欢和学生多互动。”在课堂上,侯海虹经常会讲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生动小例子,把枯燥的新能源理论讲得鲜活起来。“这样既能让同学们听懂,又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一举两得。”课后,她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转化为模型,让学生自己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她还时不时把自己在从事专业研究时的一些创新思维带进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在她的关心指导下,她的学生曾获得“挑战杯”省级及校级奖多项。
身为教师,侯海虹对于学生的关心,从课上一直延续到课后,从学业一直延伸到生活。
在侯海虹看来,一名教师应该始终与自己的学生在一起。一学期课程结束了,学生们开始外出实习,但侯海虹并不认为她的授课任务就此告一段落。她把“课堂”从现实中转移到网络上,借助移动媒体的便捷性特点,坚持每天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实习动态和思想状况,并解答他们针对实习工作提出的一些问题。在另外的闲暇时间里,她还把所有聊天记录进行整理提炼。“对话中交流的很多话题都反映了最真实的实习生活。”她说,“这些都可以成为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有益参考。”
新能源专业13级的薛同学报名考研,在临近考试日期只剩一周的时候,因为遇到一系列不顺心的事情,忽然打算放弃考试。了解到情况后,侯海虹立刻去找薛同学谈心。在她的耐心开导下,薛同学终于想通,决定继续参加考试。可是因为时间上的耽搁,她一时预订不到合适的宾馆,一急之下又打起了退堂鼓。侯海虹知道后,一边继续鼓励薛同学不要放弃,一边联系自己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帮着找宾馆,后来干脆亲自赶去,最终预定到了离考场最近的宾馆。薛同学没有辜负她的这一番辛苦,后来顺利考取了苏州纳米材料研究所。
“做好工作和关心学生是一回事。”侯海虹老师就是这样认为的。在很多学生眼中,侯海虹既是他们学业上的老师,也是心理上的导师,是他们永远的身边人。(通讯员:杨婷妤 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