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内派教师当好学生的‘政治辅导员’‘服务管理员’‘新疆宣传员’,为内地新疆籍学生提供好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向近1900名内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53岁的新疆应用技术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朋泽成为了一千九百分之一。
挥手奎屯、背上行囊、暂别亲朋、带着期盼,吴朋泽来到了荆州,成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队伍中的一员,并经荆州市委组织部同意,受聘担任学校学工处副处长。
初来乍到的“老”学工人
奎屯到荆州需要四天的路程,仅仅是火车就需要整整两天。一路颠簸南下来到荆州。吴朋泽首先感受到荆州方言像是在唱歌,半天也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顾不上适应环境,吴朋泽将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籍学生的档案一一翻阅,组织学生座谈会,全身心投入到内派服务管理工作中。语言、文化与生活习俗毕竟不同,新疆籍学生多少有不适应荆州的情况。吴朋泽开始听取学生的“小委屈”。“老师,这里饭菜太辣了”“老师,您不知道这里夏天高温湿热,冬天阴冷潮湿”“吴老师,我们班就我一个少数民族,我和舍友处不来”“老师,我想家了,我想回新疆”。
约同学们聊天,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倾听他们的故事;每逢周末邀请学生做饭,吃一顿有家乡风味的美食;带领着学生们领略古老荆州的文化魅力,游城墙,听历史,参观博物馆等都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朋泽建立自己的学生“资料库”,对于每名学生,他都如数家珍,如若珍宝。荆州职院新疆籍学生这样评价他“虽远在他乡,吴书记带给我们如太阳般的温暖。”
1986年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经历塑造了吴朋泽处变不惊的性格和肯扛事、会做事的作风。他三言两语之间就能安抚学生情绪。在交往、交流、交融之间,将民族团结渗透到教育管理全过程。
“公寓+”就是公寓为“家”
吴朋泽的到来,正是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创“公寓+”模式的关键时期。为解决学生在寝室居住时间长、学生工作扎根班团不够等问题,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将学生工作重心转移,以公寓为工作重心,形成跨院系、楼宇学生工作、学生党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肖云林,把这样的模式规划为“公寓+”。
对吴朋泽而言,“公寓+”就是公寓为“家”。在吴朋泽的数次要求下,学校把博学公寓门面房的二楼一间小小办公室适当改造,吴朋泽就此为家。开始了“公寓家”的生活。
“这样乱接电线是非常危险的,都是生活在一个宿舍的同学,需要互相为生命负责啊!”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吴朋泽身上,他协调组建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制度化的日清日结安全管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青年教师田双双也在公寓居住,经常看到吴朋泽组织学生查寝,也自愿加入这个队伍。她说:“和吴书记一起查寝,是一种享受,他带着某种精神,他不会轻易批评学生,说话总能让学生感受到他和学生是一伙的,对我而来,这就是最好的‘思政课’,不仅‘接地气’,还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