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刚,现任职于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8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教育经历
1989.09-1993.07 中国民航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
1996.06-1996.07 Alenia&Macroni公司(意大利罗马)学习
1997.09-2000.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硕士学位
2002.09-2006.01 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博士学位
2006.01-2008.01 清华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93.07-至今 中国民航大学讲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科研经历
主要研究领域为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张角曲线孔径的SAR三维成像技术研究(60772052)”,资助年限:2008.1~2008.12
[2] 主持总装预研基金项目,资助年限:2007.5~2009.4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秩亏自适应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60872110)”,资助年限:2009.1~2011.12
参加的科研项目
[1] 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了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基于曲线孔径的三维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863-308-19-01-(3))”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1999~2000
[2] 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稳健阵列信号处理研究新进展(69572033)”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1997~1999
[3]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了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资助年限:1999~2001
[4] 作为第五完成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中的关键技术(69902009)”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0~2002
[5] 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曲线SAR若干基础理论和算法研究(20030003006)”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4.01~2006.12
[6] 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探地雷达中粗糙地表反射回波的自适应抑制技术(60272049)”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3~2005
[7]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自适应信号处理(60325102)”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4~2007
[8] 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了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资金项目 “自适应信号处理(60428101)”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5~2007
[9]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资助项目“对地观测高分辨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706004)”。资助年限:2007.01~2008.12
[10] 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复杂杂波环境下微弱目标检测的新理论与算法研究(20060003101)”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7.01~2009.12
[11] 参加了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稳健的卫星导航系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863-308-19-01-(3))”,资助年限:2007.1~2009.12
[12] 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平台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60736009)”的研究工作。资助年限:2008.01~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