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旗教授
王红旗教授
【简历】
一.学习和工作经历
王红旗,山东宁津人,1958年生。1977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春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普通语言学。198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1989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1998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攻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指称论”。2001年10月进入上海师范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出站报告题目是“现代汉语非指称成分研究”,2003年暑假出站后到南开大学文学院工作,2006年-2014年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在山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为本科生讲授“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学”,为硕士研究生讲授 “西方语言学史”、“普通语言学”、“语法理论”、“应用语言学”以及专业外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汉语语法、语义。
二.著作
1《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合著),语文出版社,1995年。
2《语言学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年。
3《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之第十三章“指称范畴”一、二、四、五节之原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
三.主要论文
1《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载《汉语学习》1993年第4期。
2《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载《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载《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期。
4《论〈马氏文通〉“字类假借”理论产生的原因》,载《语文新论》(《语文研究》创刊15周年纪念文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5《论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载《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6《汉语“规范过度”现象产生的认识根源》,载《语文建设》199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