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工程学院数学建模团队在两大国家赛事中又传来两个好消息:第一个是江西工程学院参赛队在由国家一级学会(创始人为华罗庚教授)——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的2018年第八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队,全国二等奖一队,全国三等奖一队的好成绩;第二个是在由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协办的2018第六届“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中,江西工程学院有一个队顺利进入了视频答辩队伍名单中,取得了争夺特等奖名额和奖金的来之不易的机会。
早在2018年1月10日,江西教育电视台《高教周报》栏目就播出了题为《攀建模高峰,展青春风采》的电视节目,讲叙了在邓昌瑞老师的带领下,江西工程学院数学建模团队在2017年度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本科组两个全国一等奖和两个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的先进事迹。
作为新余市优秀教师、新余市十佳最美教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邓昌瑞老师也由此再度走进了学校和社会大众的视线之中……
一个信念坚定、不惧挑战的人民教师
2005年,为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邓昌瑞老师主动请缨组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团队,报名参加专科组的竞赛。那时,江西工程学院刚刚列入高职层次的国家统招计划不久,录取的是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成绩仅仅在最低控制分数线160分以上的学生。这项赛事的名头已经让学校不少人感到心虚了,而且所能挑选到的学生最好的数学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成绩也就是六七十分左右,想要在赛场上和全国其它高校的优秀学生比拼并取得好成绩,谁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为此,许多人都捏了一把汗。
但邓昌瑞老师是不信邪的,他的信念就是事在人为。他认为只要有恒心、方法得当,师生配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培训,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是可以重塑的,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
为打消领导、同事心中的疑虑,激发学生参赛的热情,他说:“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对江西工程学院学生的启迪与历练是任何一门课程考试、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所不可能给予的;创建竞赛团队的目的是为了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把江西工程学院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的大学生。”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参赛学生在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方面要求极高,但在坚定的信念支持下,邓昌瑞老师不惧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许多人心目中都认为是奇迹的奇迹。
自2005年来,在过去的这十二年中,邓昌瑞老师累计对学校810名学生(计270支队伍)进行了专门培训,并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泰迪杯”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赛、“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Mathorcup”全国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挑战赛等全国性赛事中,总共获得了227个全国奖项和185个江西奖项(其中,获全国特等奖2队、全国一等奖30队、全国二等奖93队、全国三等奖102队,江西一等奖43队,江西二等奖66队,江西三等奖76队)的优异成绩。
同时,也为社会造就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
经过了十几年的风吹雨打、凝聚沉淀,如今,邓昌瑞老师所建立的团队已经成长为一个在江西省乃至全国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团队。也由此推动了学校“赛事文化”的建设与逐步形成。
一个创建并实践学校“三苦精神”文化的教师
作为一所民办普通高校,要确保教学质量,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必须要比公办普通高校付出的更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能“吃苦”。
邓昌瑞老师是江西工程学院最具特色“三苦精神”(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校园文化的创建者与实践者。
为什么江西工程学院学生能够获得那么优异的成绩?与之相对应的背后原因就是邓昌瑞老师多年的艰辛与无偿的付出。
在这十几年时间里,邓昌瑞都是在完成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数学建模参赛指导工作,其中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寒暑假完成。
从2005年起,自从他每年刚组建数学建模团队开始,他的业余时间就和学生们连在一起,晚上为学生加班补课,节假日组织学生开班讨论。寒暑假更是他们最紧张的时候,为了备战一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十二年来,他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暑假,每年的大半个寒假和整个暑假都用在了备战培训上。不分课内课外,他带领学生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培训中间他要组织两次模拟竞赛,每次都是连续三天三夜共72小时,他和学生们一起通宵达旦,吃住在机房,奋战在案头,除了指导学生,还要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不足精心指导和教练。他自己常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与淡泊;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拼搏与奉献。
邓昌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获得大家认可,在老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务实的人,正直的人,一个脚踏实地干事业的人。
获得全国一等奖的2016级工程造价本科班陈博同学感动地说:“我们始终牢记学校倡导的‘三苦精神’。学校免费帮我们培训,实现自己的梦想,特别是邓昌瑞老师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战胜一切困难,迎难而上。我很感恩邓昌瑞老师,他不辞劳苦,每个星期都会为大家布置写论文,并按时修改,指导大家综合训练。没有邓老师的无私艰苦付出,我们学校就不可能能够在今年的竞赛中获得两个本科组的全国一等奖!”
同为数学老师的同事聂水晶动情地说:“在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大环境中,我们学校的数学课程能够保持现有的状态,邓老师功不可没!他用事实说明了数学素养对于一个人才的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江西工程学院的大多数毕业生才有了长足的后劲。学生要感谢他,我们这些老师也要感谢他。”
建模团队的成员之一————周小红老师说:“我2005年刚参加工作就加入到了邓老师带领的队伍中,经过十多年的磨炼,我才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本科毕业生快速成长为现在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大学数学教师。”
“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邓老师如是说。“合格的人民教师”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因为这个标准的宽泛性,真的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只能是不断地追求。不断追求这一目标,他已然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
2006年,学校杨名权董事长在获知邓昌瑞老师的事迹后大为感动,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向邓昌瑞老师那种不畏困难和学生那种勇攀高峰精神学习,并适时的提出建设“三苦精神”(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作为学校的校园文化而大力提倡和宣扬。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以邓昌瑞老师为代表的“三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为学校在提升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优秀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