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2019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项目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是浙江大学发挥高水平大学优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重大举措。学院定位为高水平专业型学院,主要开展研究生层次工程师培养和企业工程师培训;紧密依托浙江大学高水平的综合办学优势,坚持“政府主导、校企协同、复合交叉、国际合作”,努力打造成为支撑我国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程领域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学院积极推进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着重加强工程实践训练、产学协同和国际合作,大力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创新,切实开展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工程院校多种形式的国际联培项目合作。办学地点:杭州市拱墅区石祥路269号。
二、面向产业的多工程领域交叉培养项目计划(以下简称“项目制”)介绍
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学科交叉团队培养、校企联动协同创新、项目牵引科教融合”理念,通过组建几支跨学科研发及师资队伍实现团队整合培养、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体化校企协同创新体、承接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前沿或重大研发课题开辟一条科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面向具体行业培养复合型、交叉型、创新性专业学位研究生。
打破传统的专业局限,面向某一具体行业,会聚校内外一流的应用型跨学科科研人才,以科研团队的组建带动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瞄准行业前沿技术、核心环节与重大问题,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交流,助力团队成员联合开展项目申报、科研攻关。凝心聚力,以此整合、提升学科交叉团队整体的教学和研究生指导水平。
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项目合作,以行(企)业重大研究课题及技术攻关项目为依托,集中校内科研人员、研究生、企业专家联合进行课题研究、项目攻关,搭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协同创新及研究生训练平台。
以行(企)业重大课题研究为牵引,面向行(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特色化课程教学体系,推进问题导向式、项目研究式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围绕行(企)业重大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风险管控、生产销售、运行管理、维护服务等全流程环节开展专业实践训练,提升研究生解决复杂综合性工程项目建设问题的决策和行动能力。
2019年拟招生的“项目制”如下,各项目详细介绍请见学院网站。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项目:招生领域:机械工程、控制工程;
汽车工程及智能化项目:招生领域:动力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
微电网技术及装备项目:招生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移动智慧物联网项目:招生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工程。
三、培养目标、招生专业和计划
1.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工程科技人才;
2.招生专业、专业代码及研究方向方向见表一。
表一:招生专业、专业代码及研究方向
3.招生计划:我院201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150名(含推免生75名左右),同专业招生区分项目(研究方向)。实际招生计划按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下达我院的招生名额为准。
四、培养方式
浙江大学对我院研究生实行统一的学籍管理,学制为2.5年;采用学分制,学习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突出以项目制模式开展复合交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执行项目制培养计划,以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项目实训为主,至少进入企业进行六个月的实习,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五、学历证书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浙江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学位证书,并获得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
六、入学时间、培养地点和食宿
教学和学生宿舍地点:杭州市拱墅区石祥路269号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位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北校区);住宿收费标准执行学校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