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九大行动”组合拳振兴本科教育_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hk星空体育
陇东学院:“九大行动”组合拳振兴本科教育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编者按:2020年7月28日,《中国教育报》三版发表了辛刚国院长文章《陇东学院:“九大行动”组合拳振兴本科教育》,系统阐述了陇东学院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对进一步推进陇东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现予转发。

陇东学院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诞生的一所高校,是浸润着陕甘宁革命老区精神成长起来的一所高校,是扎根陇东黄土大塬开拓进取 的一所高校。从 2018年全国新时代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之后,陇东学院及时召开全校教育工作大会,制定出台《陇东学院关于振兴本科教 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根本立足点,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采取“九大行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行动。坚持“大教务”的理念,建立“一处四中 心”和“一体四层次”教学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一处四中心”就是在原教 务处的基础上,成立教学质量控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实验室与设 备管理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定 向发力,更加专业化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一体四层次”就是学校设立 二级学院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实行教学系部制,系部 之下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把每一位教师归到相应的教学团队,进一 步强化教学管理服务机构的学科专业属性。“一处四中心”和“一体四层 次”体制机制,提升了教学管理服务功能,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非常好地发挥了体制机制的效用。

学科专业集群建设行动。坚持定“根”在地方,定“位”在应用,定“标” 在高水平,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有效 建立教师教育、工程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四大”学科专业集 群。根据“四大”学科专业集群,整合办学资源,关停并转改,优化学 科专业结构布局,把招生专业控制在 55个左右,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大 船舰”的作用,促进各学科专业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实力水平。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动。以转变培养方式、优化培养过程、提升 培养质量为关键点,着力构建集理念、目标、模式为一体的应用型人 才培养体系。理念即“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每个专业按照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及实践各个模块,架构起科学合 理的人才培养框架体系。目标即“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应 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每个专业按照这一目标精心架构科学合理的课程 体系,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模式即“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按照这一模式优化人才培养 的每一个环节,优化形成系统连贯的人才培养过程。这一体系为学校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导航、树标、定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行动。为把已经探索形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 系转化为有效的实际人才培养过程,在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 中,坚持了三大“原则”:坚持学生中心原则,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 程的合理重构;坚持产出导向原则,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的大胆 创新;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提 出了四大“对接”:对接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对接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最新动态,对接师范认证、工科 认证、医科认证等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对接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 评估的最新指标。紧扣五个“符合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 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 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 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分动员启动、考察调研、拟定 初稿、优化提升、答辩论证、专家审定六个阶段,历时一年,全体教 师参与,聘请校内外专家充分论证完善,全面完成 2019版人才培养 方案的修订工作,为学校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 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双万”计划统合推进行动。积极响应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 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及时出台《陇东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 (2019 —2021)》和《陇东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2019—2021)》,把 学科、专业、课程统合为一体,提升建设效应。在学科建设上,走“一 个体系、两翼发力、三级凸显”的路子,全校形成一盘棋,建立完整 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在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两方面集中发力,形 成全国有高峰、全省有高地、区域有阵地的格局。在专业建设上,走 “向认证靠,向四新转,向实处走,向一流冲”的路子,分校级一流、 省级一流、国家一流三个层级,着力提升师范专业优势,培育工程技 术专业特色、打造现代农业专业品牌,突显现代服务专业亮点。在课 程建设上,走“有好老师,有好课程,有好手段,有好环境”的路子, 强化课程师资力量,优化课程基本内容,改善课程教学条件,打造课程优质品牌。学科、专业、课程相互支撑,协同发力,争取更多的学 科、专业、课程进入国家和省级一流行列。

产教融合分类实施行动。大力鼓励支持所有专业对应相应的职业 能力,与不同的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符合各专业实际 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一是资源共享模式。与庆阳石化、长庆 油田等地方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承担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 企业承担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考察、见习、实习、实训等任务, 校企双方共享对方的资源。二是联合培养模式。与北京微软、中软国 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IT学院,采取“理论+实践+实训 +就业”的方式,联合培养 IT行业专业人才。三是订单培养模式。与 深圳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成立“艾比森班”,每届遴选 30名,实行企业定制授课和校企双导师制,为艾比森公司培养专门 的技能型人才。四是专业共建模式。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 建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昆山杰普软件 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借鉴企业先进的运营模式和最 新的生产技术,改造课程、人才培养流程和实习实训方式,把传统专 业升级改造为“四新”专业。五是实验平台共建模式。与罗克韦尔公司 合作建设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建设达内大数据实验室等,提升改造校企双方实验实训和科技研发条 件,共建共享。

创新创业多维促进行动。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 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成立由校长任 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设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分中心,形成三级联动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在线必修课 程、34门创新创业通识选修课程和 104门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课程,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机电设计”等多个 众创空间和“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工场”等众多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 先后与 2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科研合作、创投协议,形成了专业 实践实训平台、综合孵化服务平台和校企合作创投平台依次递进的 “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聘任校内 66名、校外 12名创新 创业导师,形成了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实训专家团队。积极组织师 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累计资助经费 645万元;积 极组织师生申请并实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国家级 项目 56项、省级项目 60项,校级项目 515项,其中 238项已完成 结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学科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近三年获 得省级以上奖励近 4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近 80项;积极组织师生 大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目前,已有 26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入驻学 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申报创新发明专利 600余项,成功转化 6 项,在校学生注册微小企业 24个。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坚决打牢教师队 伍基础。每个学院柔性引进 1-2名拔尖学科带头人,驻校带学科、带 队伍、带项目。加大博士学位教师引培力度,书记、校长承诺每年引进 2名博士,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承诺引进 1名博士,与二级学院签订 引进博士责任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开展专业研究、博士论坛、 教授论坛、培训交流、主题教学沙龙、教师风采展示、辅导咨询、诊 断评价等方式,建立全方位教师教学支持服务体系,邀请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国家教学名师和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专题开展师德师 风、新入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课程思政等各类培训,届次化举办青 年教师课堂评优赛、实践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课程思政教学 大赛、名师示范课,以实战化方式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风学风全面从严行动。深入贯彻教育部出台的“高教 40条”和“质 量 22条”,突出强调“四严”:严肃教学规程,立正教师教书育人的神 圣职责;严整教学秩序,养成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严格教学管 理,形成各方面各环节齐抓共管的合力;严明教学纪律,建立督查反 馈整改的良性机制。全力抓好“四风”:抓师德师风,开展“师德师风建 设月”活动,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抓教风,建立教学常态检查、 问题通报、责任追究、听课评课、专项评估五大机制;抓学风,全面 推行“一个中心,两头延伸”教与学的机制,“一个中心”即以课堂为中 心,激发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 课”,排挤“水课”,“两头延伸”即课前有任务,课后有作业,要求学生 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课后必须完成足够的作业;抓考风,所有考 试都要做到严命题、严安排、严巡视、严监考、严阅卷、严处理,督 促教师严肃认真对待考试每一环节,营造学生不敢作弊、不能作弊、 不想作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的良好氛围。重点把好毕业论文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意见》, 提出严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资格、认真研究审定毕业论文(设 计)题目、严格实行毕业论文(设计)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毕业论 文(设计)问责追责制度等 9条具体意见,并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切 实督促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上下足功夫,提高质量。

202007293011.jpg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