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校友会自强学子奖学金”正式设立,这是由大连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为庆祝母校七十华诞而捐资设立的助学项目,为大工校园再添温暖。
尽管在特殊时期筹集捐赠资金有着诸多不易,香港校友会还是克服万难,为母校献上了贺礼。为传递香港校友们的爱校深情,理事刘元帅、耿平精心协调,细致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真实再现了香港校友会献礼母校的初心与全过程,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在此全文刊发,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香港校友会为母校70周年助跑
Q:请讲一讲捐赠的来龙去脉。
A:在大工建校70周年前夕,香港校友会会长屈克于2019年4月底专门召集了一次理事会会议,商讨如何庆祝母校华诞,以感谢大工在我们最美的青春年华、在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阶段给予的培养和帮助。总共16名理事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前会长朱国怀、庄锡年、陈国华以及名誉会长许福宗等。会议在安排配合母校校友会组织庆祝活动之后,特别提议为“香港校友会新生助学金”再筹款。“香港校友会新生助学金”最初设立于2013年,旨在帮助家境困难而努力上进的学弟学妹们。当年捐款总额是50万港币。经过酝酿,本次目标确定为70万港币。前会长朱国怀、庄锡年、陈国华,荣誉会长许福宗,会长屈克及理事陈舟平、段丽平、戴建国等当场带头捐赠。募款通知发出后,得到了校友们的积极响应。在短短两周内就募得五十余万港币,其中老会长钟乐辉、何平东,老学长马霁平、邹乐年等一如既往,慷慨解囊。校友李卫红、黄志勇、南方、胡建华、杨大磊、杨晶晶等也大力支持。
前排:右一为许福宗,右二为何平东 右四为马霁平,右五为钟乐晖,右六为邹乐年
后排:右二为陈国华,左三为朱国怀,左四为庄锡年
Q:筹款期间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A:香港校友会发起的捐赠,完全靠大家自愿。考虑到我们人员规模相对较小,多数是青年校友,事业正在爬坡阶段,70万港币的捐赠目标虽然有一定压力,但正常无太大问题。意想不到的是,香港从2019年6月份开始经历社会事件,不法分子四处捣乱、破坏,造成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及民生。虽然距离捐赠目标还有一小段距离,可是理事会一直无法进一步商讨及落实捐赠事宜。从2020年1月份开始,新型冠状病毒又开始在香港肆虐。天灾人祸,不少行业深受其害,而校友们也日益感受到经济的寒冬。因此推动捐赠一事也受到影响。幸好几位会长一直将捐赠放在心上,虽然理事们无法见面商讨,但是在网上、电话里一直保持联络。最终,理事会在无法见面讨论的情况下,通过微信交流,几位热心的理事和校友继续捐赠,顺利将预定捐款转账到母校。
Q:筹款期间有哪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
A: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参与本次捐赠的校友有30多人,毕业时间跨越几年,十几年,甚至五六十年。捐赠不分年龄,爱校无论老幼。不少年迈的学长,90多岁了,捐款积极性丝毫不让后人。
首期捐赠共募集到约60万港币,距离70万港币的目标尚有差距。理事会提出两套方案:一是将当时现有捐赠全数转交母校,二是继续募捐,直到达成目标。就如何选择的问题,朱国怀、庄锡年、陈国华三位前会长在回校参加校庆典礼期间做出讨论。朱先生建议再次筹款,并承诺补齐余额,此建议获得另外两位前会长及多数理事的赞同。最终朱国怀、马霁平、段丽平和黄志勇、陈国华等校友再度解囊,成功完成了70万的捐赠目标。
左一为陈国华,右一为朱国怀,右二为庄锡年
Q:听说不少校友参与了捐赠,其中有年迈的学长、伉俪校友、香港校友会创会会员等,请讲讲他们的捐赠故事。
A:靠着母校的“连理”,本次有7对校友伉俪一起捐赠,比翼双飞,对母校的爱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包括朱国怀马霁平伉俪、钟乐辉邹乐年伉俪、段丽平黄志勇伉俪、陈舟平李卫红伉俪、戴建国徐晶伉俪、耿平王海梁伉俪、杨大磊杨晶晶伉俪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国怀马霁平伉俪。二老1956年毕业于化工学院,退休已近二十年,对母校的关注和对学子的关心与日俱增。二老倾情于教育事业,每次需要出钱出力,都义不容辞。二老在2015年刚向大工捐赠一百万元,这次捐赠又是毫不犹豫。对母校之情深意长,实属我辈之榜样。
马霁平、朱国怀伉俪
另一对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青年校友杨大磊杨晶晶伉俪。他们分别来自化工学院和人文学院,毕业才十多年,如今已是青年才俊,成就斐然。谈到为何给母校做出大额的捐赠,大磊代表这个家庭给我们发来一段文字,字字掷地有声,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特原文抄录如下:
“我们很骄傲的说,我们是大工人。
我们很感恩的说,大工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我在大工精进学业,收获我现在所热爱的事业。
我在大工张扬青春,收获我和太太已历经19年风雨的爱情和家庭。
在大工七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们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
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大工及那些正青春的大工校友们,
愿我们每一个大工人都能青春无悔,而未来更美。”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校友们,能文又能武,热情且实在。在大工学子的心底,永远镌刻着对母校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Q:母校华诞时,香港校友会多次为母校做出捐赠,此次捐赠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情谊的传承吗?
A:香港校友会通常会在母校华诞时候为母校献贺礼,回馈教育培养之恩。这个优良的传统应该会一路传承下去。捐款只是其中之一,校友们还以其它不同形式为母校做贡献。另外,多数校友初到香港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大工学子勤奋、实干的精神,逐步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成功,这也是对母校培育的具体回馈。相信在港的校友会永远记得凌水情,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关心青年学子的成长。
Q:借此机会,请告诉我们香港校友心中的感受吧。
A:诚如屈克会长所言,“在港校友一直心怀母校。母校的培养为我们奠定了生活和事业的基础,是母校教育我们做一个正直、善良、勤奋的人。不忘母校、感恩母校,是大工香港校友的心愿。在香港的大工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大家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认真、踏实地工作,自善其身,努力为香港、为国家做贡献。期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努力读书,不放松每一天的学习时光,日益丰富自己,为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做最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