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海南师范大学1949年建校,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是海南省教育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资格,是中宣部批准的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全国20所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建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18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人才,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学校培养体系完善,现有23个学院(其中本科教学学院21个),65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8个省级重点社科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招生,有各类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教改卓有成效。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建有海南唯一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现与超过60个国家、10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现有来自47个国家的600多名留学生在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0%以上,多年保持海南公办本科高校第一。
学校详细情况可查阅海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hainnu.edu.cn/。
二、学院简介
(一)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设在桂林洋校区,现有美术学、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6个本科专业。具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美术学、设计学,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美术)、艺术硕士(美术领域、设计领域),共14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现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为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美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色彩》、《花鸟画》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工花鸟画》课程为省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师70余人,他们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全国重点艺术院校,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38人。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是海南省艺术人才培养、培训重要基地之一。2009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基于黎锦文化传承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6年主办国家艺术基金“全国黎锦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美术学院承办中国高校美术教师教育联盟·2019海口论坛;2020年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黎锦);2020年成功入选全国20所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筹建海南省国际设计岛城市环境设计智库(联盟)。学院教师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教材、画册百余部,理论研究硕果累累。有数百件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纳,对国家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有18间专业实验室(其中3间正在规划建设中),包含:苹果实验室、环艺实验室、服装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版画制作实验室、模型实验室、视觉传达实验室、国画临摹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黎锦织造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木工实验室、家具产品设计实验室等,实验室总面积达4640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755万元,最大实验室面积945平方米。实验室拥有苹果电脑27台、激光切割机2台、大型木工雕刻机2台、绷网机1台、丝网印刷机4台、电窑2台、拉坯机25台、黎锦织造机22台、高清单反相机9台、图形工作站16台、专业机房电脑76台等专业教学设备,先进的设备满足了学院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需要。
学院师生参加各类科研、教学、创作比赛活动,成绩显著。在美术、书法、设计创作中,先后有数百件作品参加国家级、部级展览,百余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部分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多件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设计展、书展,人民大会堂海南厅的国画、海南航空标志、博鳌亚洲论坛标志及其视觉形象、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大型彩车设计、三亚国际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均由美术学院教师设计。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72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入围奖、优秀奖等,国青杯大赛二等奖、三等奖;34余人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如:海南省艺术设计优秀作品展-暨西海岸环境主题设计作品展金奖、银奖、铜奖;海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类(美术、绘画、书法、设计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海南省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四届“润德奖”全国书法大赛铜奖;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银奖等;90余人次学生作品入选省部级以上作品展,如: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行书作品展入展等。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准。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达成课程交流协议,该项工作目前在稳步推进。在与上海同济大学中意学院达成课程交流协议的基础上,学院选派学生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进行了短期的研修。这些活动增强了学院与国际艺术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学院深化国际化办学奠定了基础。
(二)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设在龙昆南校区,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有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艺术硕士;音乐与舞蹈学被遴选为校级特色培育学科。学院现有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南海研究基地、海南民族艺术传承创新基地,已发展为教学、实践与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学实体机构。
学院建立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职称比例协调,敬业进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25人。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国内外30多所专业艺术院校、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硕士以上学历41人(博士学历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2%。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举办专场音乐会、各类文艺演出200余场。学科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黎族音乐研究与实践、音乐教师教育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学院拥有中外乐器103件、钢琴103架、雅马哈三角钢琴11架,价值190万斯坦威九呎演奏琴1架,琴房100间、排练厅5间、多媒体标准化教室7间;200平米的舞蹈教室5间,数码钢琴教室3间;并拥有设施完备的专用音乐厅及先进的录音棚。
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90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艺术实践成果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学院蓝韵合唱团合唱作品《捡螺歌》、舞蹈作品《耕海人》分别获得合唱专业组一等奖和舞蹈专业组一等奖,原创舞蹈《耕海人》还获得“优秀创作奖”并在闭幕式上演出;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合唱作品《新编赶鸟歌》荣获一等奖并在闭幕式上演出,舞蹈作品《南海前哨》和器乐作品《节日序曲》获得了二等奖;学院蓝韵合唱团应爱沙尼亚文化部和“第四届爱沙尼亚流行合唱节”组委会邀请参加了该合唱节,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学院师生与海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作的歌剧《南海哩哩美》已经被列为海南省“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并被定位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重点项目,获得海南省专业艺术最高政府奖“海南省文华奖”、2014-2016年度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学院青年舞团携《南海前哨》精彩亮相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2届全国舞蹈展演活动,是海南省唯一入选本次全国展演的优秀舞蹈节目;“珠江•恺撒堡钢琴”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学院2015级音乐学专业金攀、廖昕祺、殷钰佳三位同学组成的代表团获得团体三等奖,金攀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自弹自唱单项奖、微课评比单项奖,廖昕祺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歌唱与钢琴伴奏单项奖、微课评比单项奖。
学院2018年成立海南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这是海南省首支编制齐全的大学生交响乐团,由知名指挥家、教授侯润宇担任艺术总监、指挥,德籍华人音乐家、教授魏进复为艺术顾问,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曹时娟担任团长、总指挥,62名演员均是我校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和管弦乐专业在读学生。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多次远赴泰国、新加坡、台湾、俄罗斯、白俄罗斯、爱沙尼亚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建立以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为首批“本、硕”联合培养的合作学校,即考入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能够达到对方合作院校的专业要求,各项表现突出,学院将选派赴境外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达到合作学校毕业要求的可获得国外硕士学历、学位。
2021年学院将继续推进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拟从2021年报考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声乐)及音乐表演(声乐)专业的学生中试点选拔6名基础好、能力强,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享受每学年8800元/人奖学金(四年合计奖学金总额高达35200元),联合省外高校,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