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讲话主题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互联网高新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逐渐成为我们看世界的眼睛。可网络是个万花筒,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鱼龙混杂的信息,花样百出的骗局,离我们同学越来越近,有些已造成伤害。近期学校也发生了几起与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相关的事件,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应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遵纪守法,保护自己,善待他人。对待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的宁中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我们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有同学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为所欲为。正是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导致少数同学在网络世界成为了一个键盘侠。我们不反对同学们发表自己个性独到的甚至先锋的观点,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在虚拟世界中,随意辱骂和抨击他人。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健康的网络秩序,更是触碰了道德和法律的红线。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当整个网络都纷纷刷屏送别袁老之际,微博名为“辣笔小球”的网民发表不当言论侮辱袁隆平院士。公安机关迅速出手抓获该网民,经审理该网民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此案例告诉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恶意捏造谣言,诋毁他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二.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我们谨言慎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秩序则无自由。对待网络上发布的一系列信息,都要慎之又慎,仔细甄别。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特别是在对待敏感信息、敏感节点、敏感事件时,需要我们同学提高政治站位,注意分辨信息真假,不能受到不法分子的误导,轻易卷入到舆论的漩涡,要时刻注意谨言慎行。社交平台看似私人空间,但内容或言辞不当,同样可能构成犯罪。《刑法》规定,网络上诽谤信息实际浏览次数达五千次或转发五百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我们务必要遵守网络法律,恪守网络道德。
三.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我们关注信息安全。
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定要提高警惕。无论在任何社交平台上,都不要轻易将自己或他人的真实信息暴露公开。更不能因为某些冲突和矛盾,出于报复的心理,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由此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发一系列网络暴力问题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明文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希望同学们,要主动地去了解更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不要轻易踩踏网络文明的底线。发现网络上违法犯罪的行为,也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同学们,在近期处理校服刷单诈骗事件时,不法商家已了解到我们某一年级相应班级的学生干部信息,细思极恐。同学们,网络复杂,电信诈骗就在我们身边,我校一同学就因朋友的QQ被盗,善心被人利用而被骗;高教园区文化派出所每天进行警情通报,通报里被骗的每一位学生,每一笔钱财,都令人叹惜。其实,我们只要绷紧安全之弦,面对诱惑警醒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最老套的利用被盗用的QQ、微信骗局,最起码的要自己提醒自己,我们还只是消费者,没有余财助人,更何况是需要大额钱财呢,不要因为善心大发而被骗。运用智慧的头脑,敏锐的慧眼,才能保护好自己。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多维体现,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与拓展,它绝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需要对自己在网络空间的一言一行负责任。 `
同学们,行动起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自律精神,正确运用新科技,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空间。(作者:付勇)
浙江省宁波中学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