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尺讲台,一片丹心。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也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礼赞教师节,情满中秋节。在全省疫情进入攻坚阶段的特殊时期,让我们向所有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有这样一群人:育人为师,抗疫为士;他们便是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最美教师志愿者。多年来,海口经济学院教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涌现出许许多多先进典型。正值教师节,为弘扬师德师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学校希望全体教职工以他们为榜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爱教爱校、爱岗爱生,在各自岗位上扎实工作、刻苦钻研,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刘少英:痴心不改书写教育大爱
刘少英,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硕士生导师,现任学校武林风体育学院院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少英教授时刻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四十余载教育生涯充满“博爱”,在她看来,对事业、对工作的爱是“大爱”,对学生、对同事的爱是“恒爱”。刘少英教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她还被评为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教育系统首批“银发精英”汇聚计划人才。
因为热爱 所以执著
对事业,她有着痴心不改的爱。刘少英教授是一位多年的癌症患者,她身边的亲人、领导、同事曾多次劝她改行,做些轻松的工作,惟有她从未把自己当病人看,始终坚守在教学岗位,工作起来甚至比健康人还拼命。有人问她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她说:“如果不能为自己酷爱的事业作点贡献,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之所以能挺过来,关键就是我对自己热爱事业有份执著的追求。”
对工作,她全力以赴的爱。刘少英自担任体育学院院长以来,学院在团队建设、学生培养、校企合作、科研成果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获海南高校“体育学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22年休闲体育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学生党支部荣获“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教师获教育部新文科等课题20余项,2020年承办了全国第十一届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课里课外 知心朋友
对学生,刘少英教授有着亲人般的爱。学生们都喜欢上刘老师的课,用他们的话说,虽然苦些累些,但却是“一种享受”。他们更喜欢课后的刘老师,因为她像母亲一般。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学生说:“刘老师不仅是我们敬重的老师,更是一个知心朋友,我们的许多心里话都愿意讲给她听。”
亲人般的爱 凝聚起力量
对同事,刘少英有着至真至纯的爱,体育学院的一位老师母亲病危,请假回去探望。刘少英不时地打电话询问该老师母亲的病情,当听到这位老师在电话里告诉她母亲可能难以治愈时,刘少英的眼泪夺眶而出。原体育学院一位青年教师因车祸不幸去世,刘少英致悼词时始终泪如泉涌,中途数次因悲恸而中断,读完悼词后更是嚎啕恸哭昏厥过去。体育学院的老师们说到刘院长时,总觉得她更像是自己的亲人。正是这种对他人的爱,体育学院才会凝聚成一个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集体。
家庭的愧疚 只留给自己
对家人,她只有无边愧疚的爱。在刘少英教授看来,对自己家人的爱是“小爱”,因此多年来,每当工作与家庭相冲突时,总是后者让步。为了把自己的“黄金”年龄段献给自己钟爱的体育教育事业,她把自己的婚期一推再推,直到29岁才结婚;为了工作3次放弃了当妈妈的机会,32岁那年才生下女儿。对家庭,她给予的太少。
唯独对自己,她却忽略什么是爱。刘少英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新世纪杰出女性人物等荣誉称号。《光明日报》《工人日报》《 中国体育报》等多家媒体曾对其先进事迹作专题报道。她常说:“教育是我人生的舞台,学生是我价值实现的平台,先师生之忧而忧,后师生之乐而乐,我要为体育事业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