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培育“三七”苗,合力耕耘团结树——乐山师范学院七彩云鸥小分队推进民族团结实践团纪实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hk星空体育

同心培育“三七”苗,合力耕耘团结树——乐山师范学院七彩云鸥小分队推进民族团结实践团纪实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文/莫永艳 图/陆文榜) 绕过了山路十八弯,终于走进木榔——一个隐匿在“深山老林”中的壮族小村庄。光是看这村名,就可联想到山高林深的景象了。小村庄幽深静谧,茂林环抱,安静祥和地蜷缩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篆角乡西南边陲的一个小角落。村落被一条河从中部贯穿,以河为界,分成了老寨和新寨。寨与寨隔着银带相望,其间良田美池纵横,水土资源甚是优越。

202209163049.jpg

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发展滞后,该村经济发展极度缓慢。直至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这个民族村迅捷地抓住了发展机会,终是一步步开始迈上腾飞之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鼓励村民们种植三七。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状都有较好疗效,另三七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也是很多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之一。不过,对三七有深入了解的人却也寥寥。木榔村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冬暖夏凉,热量丰富,雨量集中,无一不是三七的良好温床,可以为三七的种植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村尾的一块山坳处,突兀地矗立着一栋未完工的小平房。阳光斜斜地打在刚安装的窗户上,折射出明丽的色彩——一种透着生机与希望的色彩,这与附近浓密黝黑的三七荫棚形成强烈对比,却也让人看到执生的无限勇气和迎接未来的鲜活奔头。小平房的主人,是第一批种植三七的壮家人。家主梁坤毕业后便回到了他生长的这片热土,希望为这片血地注入更多的生命力。作为85后村支书,他在考量后毅然决然地把政府给予少数民族生创业的就业补贴尽数投入到了三七种植业上。所幸,地里的三七没有辜负他,长满了褐色的茎块,更长出了澄亮的黄金。而后他带领着一批又一批返乡大学生扑到三七种植上,为当地脱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事业做出了无尽贡献。全村100多户人家,在他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已有30多户人家投身到了三七种植中,其他未种植的人口也有百分之五十左右成为了三七种植工人。聊起最初,这个常年行走在地头的村干部露出了羞涩腼腆的笑,眼里的晶亮却透着坚毅和淡淡的骄傲,他说:“家乡需要三七来打开对外的路。家乡需要我,地里的三七需要我,村民们也需要我来教会他们种三七,所以我这个的壮家人怎么可以不回来呢?”被问及是否后悔的时候,他微微怔愣,听明白问题后却没有一秒犹疑,当下语气坚定地回答“不后悔”。可见,这个问题并不是第一次被抛出了,种植三七的路也绝非一路坦途,但还好,他至今不悔。

如今,党和政府愈发鼓励青年大学生“返家乡”做贡献,担当新时代发展的使命。为响应党的号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名在外求学的学子秉承对家乡诚挚的祝福,秉持“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来自乐山师范学院的莫同学于2021年寒假回到家乡,主动找了梁坤村支书。因为她也想像他一样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尽管此时的莫同学力量仍旧微小,却抵不过少年人拥有的满腔热忱。壮家人是一簇火,是满天星聚成的不灭之火。散如满天星,聚如一团火。而少年人的热忱,足够点亮一盏盏满天星......村支书对她说“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壮族村落,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发展,但好像始终存在一种闭门造车的迹象,甚至有一些老一辈的人很忌讳与隔壁苗族村和花族村产生联系。我一直想组建一个实践队能让我们周边地区联合起来,一起发展。人多力量大嘛,你们大学生点子多,你来支支招。”

莫同学所在的大学是位于四川乐山的乐山师范学院,学校建校历史悠久,接收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其中有很多少数民族,而学校每年都会有“民族团结周”活动,活动期间开放报告厅进行民族文化汇演,邀请各个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前往参加活动、观看表演,这无疑不是一个青年民族学生互相认识,沟通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好机会。交谈中,她将这件事讲述给了村支书。村支书听后连连拍手叫好,并决定让莫同学牵头组建一个大学生返家乡的民族团结实践队。

候鸟有归期,春归秋离。在外求学的学子也纷纷盼望寒暑假的归期,在各方支持下,有了“七彩云鸥小分队”。团队于2021年1月7日正式成立,团队成员由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云南籍学生组成,他们铭记“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在校所学投身祖国伟大建设事业中。今年暑假,团队成员们又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设计制作了《民族团结宣传简册》,并印发了200份,深入村落,串街走巷地进行民族政策宣讲,单场听讲达到121人次。此外他们还为三七农户线上线下宣传三七产业,争取到各省市固定客户累计16人,为当地三七售出省外打通了道路。最重要的是,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及团队队员们的积极宣传下,周边的其他民族村也对木榔的三七产业生发了极大兴趣,其他村的三七种植户甚至慕名而来,只为相互交流种植技术。

三七种植周期比较长,管理尤其重要,三七种植的管理方法分为田间管理和季节管理。所以种植三七的人家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自建的小瓦屋里,常年不分日夜地守着三七地,10平米左右的小屋容不下一家四五口人,所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居是常态,他们的子女多与爷爷奶奶居住。虽同在村里,父母们日常却很难与自己的孩子见上一面。所以实践团队还营造了“留守儿童关爱小角”——童伴家园,这日渐成为了这些“留守儿童”寒暑假的常驻地。在童伴家园中,队员们悉心给小朋友们讲解村落的由来,各种民族故事,以及植根血液的民族语言等民族文化,也讲述外来人员对村落发展的帮助,将民族团结的种子自小播撒在他们心间。同时队员们也会对小朋友们的功课查漏补缺,进行补习和作业辅导。

“一头是三七地里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另一头是委屈巴巴找妈妈的孩子们,所幸中间有一架架桥梁,这些桥梁包括党和政府,也包括像你们这样的志愿者,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不忘初心,能够互帮互助,更加团结,也希望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在此我替父老乡亲向大家道谢,你们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祝你们学业顺利,身体健康,我们寒假再聚”,这是今年团队成员实践结束那天村支书的肺腑之言。即将离开,队员们打包完行李,又一起沿着弯曲的小路走完了他们这段时间每天都要走的路。现在,山路十八弯却一下就走完了......村里人开了两辆三轮车将队员们送到公路上打车,破旧又布满三七泥的三轮车里,队员们有些疲倦地倚靠着车壁,静默无言。有风凑近,将泥里的三七味道碾碎,发散,纷纷钻进人的鼻腔。这,是木榔的味道,亦是这些日子里浸润良久犹带乡愁的味道。队员们的思绪开始飘散,耳边泛起某个孩子甜甜的笑,眼前又一次出现了山坳处的那幢平房……这一次,就要离开了……这个带了守丘之愿的不二归程,又要暂别了……桩桩件件犹入眼前,嘁嘁喳喳声声入耳。纷至沓来的记忆,随着风鼓动着一面小锦旗。莫同学的手上,仍紧攥着临别前被递给的不知是哪一户人家制作的“优秀服务团队”的小锦旗。锦旗随风迎展,这,无疑不是木榔乡民对这个团队最大的赞许与鼓励。

三七地里的笙歌日夜奏响,山野田间行走的志愿者不会停步,民族团结之树也将万年常青。村头飘扬的党旗和五星红旗与深绿的树叶交相辉映,愈发的让人热血沸腾,昭示着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这里的民族越发地融合,周边的民族村也越来越团结,而所有的青年志愿者亦不会停下脚步,来往足音永不歇息......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