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文化赋能促发展,思想引领共奋进”为主题,开展了2025年春季学期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通过“行走的思政课、专题宣讲、多师课堂、实践课堂”等形式呈现了多元化的“思政第一课”之文化课堂。
黄花岗学堂里的红色血脉传承
3月25日,学校党委书记余莎带队师生代表前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开展“文化赋能促发展,思想引领共奋进”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暨“百年黄花岗,民族觉醒篇——走近课本里的英烈”实践研学。研学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要形式进行了体验式学习、专题报告学习、仪式感学习以及学习体会分享,并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授牌。
师生代表在“浩气长存”牌坊前合影
余莎书记带领师生参观“浩气长存”牌坊、默桥、纪功坊、觉民路等,体验黄花岗学堂“百年黄花岗,民族觉醒篇——走近课本里的英烈”,师生代表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敬献花篮、默哀致敬,向革命先烈表达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学生代表重温入团誓词,通过宣誓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强化服务医学建设、奉献社会的意识。
学校与园方举行了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双方也达成今后在红色研学、行走的思政课、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加深合作共建的共识。
余莎书记以“寻先烈足迹,续红色血脉,担医者使命”为主题讲授“思政第一课”,结合学校2025年度主题词“赋智•赋能•赋值”,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一、赋智数字化转型,砥砺奋斗。二、赋能红色精神力,强基固本。三、赋值健康服务力,服务社会。
研学学生代表在红棉舞台积极踊跃地分享自己参观学习后的感受。他们表示青年学子要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奋楫笃行,挺膺担当,以青春为笔,以梦想为墨,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报国答卷。
翻转课堂里的文化载道
3月26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梁东标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聚焦“文化强国何以重要、文化强国底气何在、文化强国吾将何为”三个分议题,采用“多师参与+圆桌会议”的形式开展思政第一课。
梁东标书记讲授思政第一课
梁东标书记从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文化立则国立、文化兴则国兴三个角度结合广东传统文化和医学专业的特色文化讲授文化强国何以重要;结合春节期间文化现象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第一个非遗春节和“博物馆热”等,阐述文化强国的底气来之于新时代伟大的文化实践,来之于群众文化生活日益多彩,来之于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就“文化强国吾将何为?”从实践出发邀请大家共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英雄花开英雄城中追溯红色记忆
3月22日,学校纪委书记刘保其带领师生代表到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专题宣讲、参观陵园、敬献花篮、观看红棉诗会等形式,缅怀抗战英烈,感悟抗战精神,激励师生在新时代勇担使命。
刘保其书记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勇担健康使命”为主题,从十九路军将士的英勇事迹讲起,回顾了学校百年来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光辉历程。他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医卫工作者,同学们要传承“精业 慎独 博爱 济生”的校训精神,以专业守护“视界”,以情怀温暖人心,以纪律铸就丰碑,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师生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沁园春》和《沁园春·卫我河山》等抗日诗词。
刘保其书记讲授思政第一课
师生们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全体师生默哀致敬,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师生们观看参与了红棉诗会。穿越时空的抗战主题诗词通过朗诵的表达,那一刻,他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新时代要继续传承和弘扬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精业 慎独 博爱 济生”的校训,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济园里的大思政课
3月27日,学校副校长杨翀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走进博济园“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百廿广卫红色基因、伟大抗疫精神、中医药文化、卫生检验职业特色等内容,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思政课,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杨翀副校长通过理论教学讲述了强塑国魂担当历史使命重要性。同时,带领师生走进学校博济园“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党的发展历程沉浸式教学场景、中医药历史文化教学场景、思政广场教学场景,讲述党史、校史,讲述师生护送邓颖超同志脱险等“百廿广卫红色基因”,讲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讲述如何在新时代做好检验检疫工作等问题。
“思政第一课”教学突破理论教学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专题式、互动式等实践教学方式,达到寓教于学的思政实践,将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及兴趣爱好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师生把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师生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