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至4月1日,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成功举办了两场聚焦人工智能与艺术教育的学术活动。本次活动由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牵头,联合海南省动漫游戏协会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及在校师生近300人参与。
4月1日下午,“虚实共生,智创未来”AI浪潮下的影视动画教育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北苑电影大楼123小剧场举行。论坛由学院教学院长姬彬主持,院长贾磊磊、执行院长邵野、党支部书记党白洁、行政院长程冬琴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论坛。北京酌墨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轶卓、海南省动漫游戏协会秘书长林先泉、海南烛天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越、成都方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延睿、幸运岛(海南)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明少泽、海南岛民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梓媗受邀出席。
执行院长邵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AI技术正在重塑影视动画行业的生态格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海南省动漫游戏协会秘书长林先泉在致辞中强调了产学研协同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随后,院长贾磊磊教授做了题为《AI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主旨发言。贾磊磊从艺术生产范式颠覆的高度,分析了AI技术对传统影视语言体系的冲击与重构。
在企业分享环节,刘轶卓以《AI时代动画行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为题,分享了企业在AI动画制作中的实践经验。他特别提到,传统三维软件如Maya、3DMax等正在被AI工具取代,并以自己AI生成的动画片段直观感受到该软件在动作流畅度、细节呈现和风格一致性方面的出色表现。张越则从创作实践出发,他指出:“AI工具可以让本地化素材的制作成本降低,支撑‘小团队、多区域、快迭代’的全球化发行策略。王延睿则强调了历史文化在AI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技术可以迭代,但文化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
姬彬在总结发言中说:“未来的艺术家,既要懂艺术语言,又要掌握科技工具;既要扎根传统文化,又要具备国际视野。这正是我们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未来努力的方向。”
3月31日上午,首场活动《AI与艺术的边界重构:科艺融合带来的创造性革命》主题讲座在北苑电影大楼115远程教室举行。讲座邀请到原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木偶皮影》杂志执行主编张骏教授担任主讲。张骏教授以其独特的双重身份——传统版画艺术家和数字艺术先锋实践者,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讲座由动画专业负责人袁小东主持,执行院长邵野、教学院长姬彬、动画专业师生代表出席。
讲座伊始,邵野致欢迎辞,他指出:“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艺术创作的本质,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随后,张骏向学院捐赠了其著作《动画大师作品选》和《AI木刻选》,由邵野代表学院接受捐赠。
张骏通过16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系统性地梳理了AI艺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他分享了2023年3月AI绘画技术兴起时的探索经历,以及同年6月在北京九千堂美术馆策划国内首个AI绘画艺术展的实践心得。张骏将AI技术定位为继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详细解析了从1950年图灵测试到2024年Sora视频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脉络。
“AI不会取代艺术家,但善用AI的艺术家必将超越不用AI的艺术家。”张骏特别强调,艺术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将AI工具融入编剧、人设、故事版等创作环节。讲座最后,张骏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并为提问的三位同学赠书留念。
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技术创新,以坚守艺术本质的定力应对时代变革。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计划于今年9月开设“AI虚拟数字人”课程,并筹备首届AI艺术节。在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既懂艺术创作又掌握前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