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2017年启动,2022年第二轮调整后取消“一流大学”分类,统称“双一流”,动态调整机制(5年一评)。覆盖原有985/211院校,新增部分特色高校。
以下是截至2023年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完整名单(147所),按省份分类整理,并附上政策解读。数据来源为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2月公布)。
1、北京市(34所):北京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等)、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等)、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外交学院(政治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2、天津市(5所):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世界史等)、天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2022年新增)、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3、河北省(2所):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燕山大学(机械工程)(2022年新增)
4. 山西省(2所):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2022年新增)
5. 内蒙古自治区(1所):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6、辽宁省(4所):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等)、东北大学(冶金工程)、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7、吉林省(3所):吉林大学(考古学、数学等)、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
8、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等)、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9、山东省(4所):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022年新增,依托山大医学院)
10、福建(2所):厦门大学(化学、海洋科学等)、福州大学(化学 )
11、江西省(1所):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2、安徽(3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等)、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13、河南省(2所):郑州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南大学(生物学)
14、湖南(5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数学)(2022年新增)
15、广西壮族自治区(1所):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16、海南省(1所): 海南大学(作物学)
17、贵州省(1所):贵州大学(植物保护)
18、云南(1所):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
19、西藏(1所):西藏大学(生态学)
20、重庆(2所):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西南大学(教育学、生物学)
21、上海市(15所):复旦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等)、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物理学等)、同济大学(生物学、建筑学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等)、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22、江苏省(16所):南京大学(哲学、物理学等)、东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23、浙江省(3所):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等)、宁波大学(力学)(2023年被警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
24、广东省(8所):中山大学(哲学、数学等)、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暨南大学(药学)、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022年新增)、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2022年新增)、南方科技大学(数学)(2022年新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25、湖北省(7所):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等)、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教育学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26、四川省(8所):四川大学(数学、化学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2年新增)、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27、陕西省(8所):西安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等)、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畜牧学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
28、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等)
29、青海省(1所):青海大学(生态学)
30、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31、新疆(2所):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等)、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说明
1. 2022年新增高校(7所):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新增高校特点:侧重前沿学科(如南方科技大学“数学”)或行业特色(如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2. 非原211的新晋高校(共7所):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3. 学科建设要求:每校需聚焦1~2个核心学科,避免“摊大饼”(如河南大学“生物学”专注作物逆境适应)。
政策解读
1. 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起取消“一流大学”分类,所有高校平等竞争,学科表现不佳可能被警示(如2023年部分高校学科被公开警告)。新增7所非原211高校(如南方科技大学、山西大学)。
2. 学科建设核心:每所高校需聚焦1~3个优势学科(如湘潭大学的数学、广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部分高校获准“自主确定建设学科”(仅北大、清华)。
3. 地域分布特点:东部地区占比高(北京34所、江苏16所、上海15所),中西部新增特色高校(如新疆大学、云南大学)。
新增院校(2022年):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湘潭大学(数学)、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南方科技大学(数学)、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完整名单分类:
综合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
理工类: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特色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