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发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应体现物理学自身以及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如何在物理课堂中更好地贯彻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呢?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建议不追求全面,而是有针对性地强调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初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会把探究的课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究的方案;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来构思探究的计划;学会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查询相关资料;学会在相互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习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
三、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么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
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得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试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
四、发掘教材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改下的教材观,其内涵不仅包括传统的教材及课本,也包括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素材资源,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要建好这个资源库,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的教材观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绝不能死搬硬套。教师不能在缠绵与教材知识的微观结构中,而应活跃在课堂因素组合的课堂结构中,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第二,要尊重学生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尽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和“社会化”,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周边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总之,作为课改的实践者,教师肩负着课改的重任,有义务在课改中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主动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尽可能早地摆脱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束缚,认真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真正用新的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课改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