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山市分赛点开幕式在中山市技师学院举行。作为全省16个分赛点之一,糖艺/西点制作、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国)、农产品食品检验(国)、劳动关系协调师(国)、养老护理(国)6个赛项在中山开赛,吸引了全省73支队伍97名技能菁英同台竞技。
奖励机制拓宽技能人才发展路径
此次大赛采取“集中+分散”办赛模式。作为全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拔赛,本次大赛旨在选拔各领域顶尖技能人才。对各竞赛项目获得前3名的选手按规定核发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前50%的其他选手按规定核发高级工证书。在专业技术类赛项中,前3名可按程序申报中级职称,前50%其他选手按程序申报初级职称,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发展路径。另外,对国赛精选竞赛项目表现优异的职工选手,将按赛事规定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赛项标准精准对标世赛国赛
中山赛区六大竞赛项目严格对标世赛、国赛技术标准,构建国际级技能人才锻造平台。赛事设计深度融合艺术创意与工业精度,全方位考核选手专业素养。以糖艺/西点制作赛项为例,设置十大模块全流程考核,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准:模具巧克力糖果的制作需精准控制调温曲线,确保20颗成品光泽均匀且无气泡,手工巧克力糖果则需手工切割出厚度一致的夹心层,并通过浸蘸挂壳工艺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
其他赛项同样体现高标准定位:水处理技术赛项设置实验室条件下水样混凝优化实验、水处理工艺自动化调试等四大模块,直接对应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难点。养老护理赛项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全场景考核,重点检验健康监测、专业照护等核心服务能力。
产教共振驱动湾区特色产业升级
作为此次大赛承办和赛点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展现了扎实的专业保障能力和赛事成果转化能力。该院水处理技术团队将世赛国际标准融入企业科技创新,魏海翔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依托通过市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污水处理过程智能检测与自适应增益调度优化控制的研究”,攻克污水处理数字化智能化卡脖子技术难题。与广东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开展的“面向电子工业废水处理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已形成10余项实用技术成果,直接服务中山“百千万工程”乡村污水治理。
一直以来,中山市积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市技师学院作为重要培养基地,在上届省赛中斩获4金3银6铜15优胜的佳绩,包揽全市代表队80%奖项,金牌数与奖牌数均位居全省地级市院校首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学院将赛事标准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技术动能。(通讯员:廖安安 邓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