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变革、融合成为产业发展主旋律,蕴藏巨大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还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高职教育都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对于置身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正确认识面临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寻找新引擎,集聚新动能,打造新优势,谋求新跨越,是一个值得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超常“变局”:深刻认识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新挑战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进步一日千里,技术更新瞬息万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这个创新高效、整合加剧、迭代快捷、跨界融合的发展阶段,产业规律穿越陈规,行业边界日渐模糊,技术周期越来越短,社群经济蓬勃成长……,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特定的结构性变迁之中,传统经济断崖式塌陷与新经济爆发式成长交替,产业发展智能化趋势与产业组织网络化转变并存,企业技术跨界式融合与产业生态激进式重构并举……。等等,所有这一切的变化、变革,无不对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新兴产业的爆发式成长,需要高职院校加快优化专业结构。随着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制造业2025”等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运用新技术、构建新模式、解决新问题,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共享、共创和服务等特征的未来产业和未来企业。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新材料、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加速崛起,从而引发史上最为激进的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进一步加速微观生产方式的“智造”、中观产业形态的“再造”,宏观经济生态的“创造”。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只有顺时趋势,应对挑战,用新思想驾驭新变化,用新思路架构新专业,用新技术衍生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发展变化,谋求创新服务,强化专业建设的“加、减、乘、除”,抓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调优总量,让专业扎根于产业升级、服务于经济发展,积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确立新优势,取得新作为。
2、技术进步的激进式革新,需要高职院校加快更新课程体系。在摩尔定律下,各个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激进式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制造、移动互联、量子通信、蛋白质结构、探月工程、无人深潜、高分辨遥感测绘等新兴技术激进式刷新,“文化+科技”、“平台+终端”、“云管端一体化”、“IT 运维+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路径颠覆式前行。变革式创业、跨界式创新,不断打破传统产业价值链,重建着游戏规则,重塑着市场格局,重构着产业版图,重树着技术高度。创新创新再创新,不断刷新着技术迭代的节奏,创业创业再创业,不断更新着企业演变的纪录。举国上下“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正在蓬勃兴起,“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基本形成。技术变革节奏的加快,彻底颠覆了企业解决问题的固有模式,充分释放了每个个体的能动性,并正改变着企业用户需求管理、员工管理、品牌管理、文化管理等多个方面。作为高职院校,要强化市场意识、商品意识、节奏意识,社会所需,学生所求,才是教师所为,学校所愿。学校要把握技术发展的节奏,积极更新课程体系,特别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基础与技术能力、过程导向与项目导向、技能实务与创新创业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强化技术教育份量,让学生能适应现实,面向未来。
3、产业发展的跨界式融合,需要高职院校加快创新教学模式。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互联网动力系统催生了社交化时代,催生了新的商业文明,人们更加注重资源整合、项目组合、跨界融合。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条件下,整个产业价值链分解、融合以及新兴业态诞生过程中,产业价值链分解、分解、再分解,前向整合、后向整合、垂直联盟、水平联盟,通过前后、上下、左右的集成、融合、提升、再造,促进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并逐步向高端攀升。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产业融合、技术融合以及业态创新,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服务经济、创业经济、创意经济为元素的新经济全面发展,从而打破了产业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利益边界、资源边界、产品边界,导致产业界限模糊化,业务边界模糊化,产品服务模糊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系统设计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要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与方向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拟项目与实战项目、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并在技能、素养、创意、创业的复合上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学生的思维、知识、技能、素质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以适应产业多元跨界、融合发展的要求。
4、社群生态的颠覆式重构,需要高职院校加快转换发展方式。近几年来,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进阶中,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基于共同目标、爱好、习惯等,聚合而成的互联网社群得以充分发育,并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态,驱动着互联网经济变流量为场景,变信息为人本,变眼球经济为价值创造,重塑组织、产品、用户、生态链的一切关联,社会要素的组织形式、商业模式新一轮创新再造,逐步解体、分化为一个个围绕特定需求、垂直服务的社群,催生了一批新兴商业载体。社群经济已衍生出的分享经济(airbnb、uber等)、粉丝经济(小米、roseonly等)、C2B(团购、众筹等)等新的经济模式,并正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形态,深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同时,产品需求的社群化对企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提供新的动能,社群经济成为改变中国未来的新经济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应该树立更加鲜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理念,主动融入,优化布局,协调联动。要以转变学校发展方式为重点,以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为目标,以构建协同创新组织为载体,以打破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和内在机制障碍为抓手,探索建立适合于不同类型研究、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协同创新平台,增强聚集各类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加快产教深度合作,实现多方互惠共赢,最终全面提高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