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各分院领导班子齐聚一堂,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视野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出席论坛并讲话,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副院长应晶做主题报告,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玉勇主持论坛。
首先,应晶做“体系 实施 品牌——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报告,从教育内涵、目标举措、未来展望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有着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大学生群体,有优质区域创业生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有一定的积累,更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应晶号召,“以专业教育的厚度提升创业教育的高度,以创业教育的广度凸显专业教育的优势,走城市学院的创业教育特色之路。”
9个分院的院长或党总支书记发言,结合分院不同背景畅谈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各分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导,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改造课程体系和专业教育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强调分院之间专业的交叉融合以及分院内专业的交叉融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强化项目驱动、以赛促学,加强包括实习实践平台以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基地建设。各分院还展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部分成果。
胡礼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的目的一是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二是探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模式。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可理解为“三创”——创意、创新和创业。创意是意识与思维,经由训练方能成为创新之源。创新是手段与方法,是创意走向创业的途径。创业则体现为产品与产业,是创意和创新的结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其最主要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探索。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他归结为项目化实施、团队化运作、成果化展现、学分化管理和系统化整合的“五化”实践教育模式,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要敢破敢立、创新发展。”胡礼祥指出今后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机制,他希望各分院能互相借鉴、持续发展、敢于推动,从而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做出切实贡献。
出席论坛的还有系主任和各专业负责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教师和《创业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