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博学”,典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践行);又见《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经世”,典出北宋葛洪《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经世”又语出北宋胡瑗、孙复“经世济民”,今天的“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清代顾炎武有“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笃行”,见“博学”《中庸》;又典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还见(明)李贤《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明德”,意在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寓意我校的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校师生员工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意在广泛地学习,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方能达到知识渊博、学识丰富、学问广博精透的境界。寓意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重视知识积累,强化创新能力。唯有广博学习、仔细探究、缜密思考、明晰分辨,才能成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经世”,意在学习认识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培养改造自然与建设社会的能力。寓意我校的学科特色——以财经类专业为主。全校师生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笃行”,意在学有所得,就要忠贞不渝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寓意我校的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社会。“笃行”是为人、为学、为事的重要阶段,只有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明德、博学、经世、笃行”,是对“德”和“才”的高度概括 ,是“学”与“行”的完整统一,也是对“为学”、“为人”、“为事”的深度挖掘。与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四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内涵十分丰富。
将“明德、博学、经世、笃行”作为校训,就是从德、学、才、行等方面,规范师生行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追求广博精深的学识,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锤炼践行不辍的意志。校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明确了为学和为人的目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