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科学(又称交叉科学)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生成的新学科的统称。边缘现象是指处于中间地带无处挂靠或无人管理的一种社会现象,而教育科研的边缘现象是中小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存在 “教育科研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称之为边缘现象。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科研在宏观上定位于三个层面:一是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二是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三是为指导丰富的教育实践服务。同时还把教育科研作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为我们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科研兴校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策略,开展教育科研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开展教育科研可以指导教育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展教育科研可以促使学校探寻教学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加强自我调控,实施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形成学校或教师个人鲜明的教育特色。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校的发展也显得非常的关键,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科研,也就是说“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一个教师要想发展,也离不开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教育科研在当今各个学校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好现象。我所在的是一所县城高级中学,学校有三千多学生,180多位教师,我从2003年开始担任教研处主任,直至升到又分管教研的副校长,从以前一个人担任教研处主任,到现在由一个副校长直接分管学校的教育科研,下面还有正副两个主任,应该说来学校这几年在教育科研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参加全州优质课比赛、三项基本功竞赛、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种论文竞赛获奖、全州教学能手评比等与全州所有高中相比取得名次是最好的,可是现在发现工作越来越不好开展,教师慢慢地失去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信任,全校教研气氛不浓,学校教育科研的面不广。原因很多,但是由于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竞争现实的存在,使升学率成了人们默认的用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和教师能力强弱的杠杆。这一杠杆引导着并扭曲着人们的评价思维,学校为了迎合这种评价思维,不得不淡化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而去一味地追求分数,从而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被边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化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办学目标。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为此确定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念和策略,教育科研在各个学校一时呈现了一派生气腾腾、蓬蓬勃勃的现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学校太过热闹和喧哗,热衷于请专家学者讲课搞轰动效应;热衷于有多少什么级别的课题,有多少论文在什么级别获奖或发表。许多的研究,有其名而无其实,一味地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某种口号和观念挂起勾来,以显示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前瞻性,许多老师缺少研究意识,平时缺思考和积累,临到评职称了才到处生搬硬套地拼凑或从网上下载,花钱来买发表。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教育科研成了某些教师装门面、显示名气的表面东西。透过教育科研表面的热闹和喧哗,看到的是基层学校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肤浅、氛围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机制反应的软弱。人们缺少对教育科研切肤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教育科研未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使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学校教育科研看起来是一件非常隐性的事情,好象很空洞,很抽象,与教学实际有些脱离,难以具体体现在每天的上课和学生管理上,有时候教育科研工作环境怎么样,能否受到实质性重视和拓展,取决于学校能否确立并坚决贯彻“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显然,现行的评价杠杆对此起到了虚化和阻碍作用。因为在这种评价思维下,教学成绩排名靠前,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考上一本人数或清华、北大的人数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考上一本多就是好学校、是名校。否则,你这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就会很差、生源就会很差,主管部门和政府领导就会对你有看法。所以“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做一个教育研究者,当一个教育专家等等冠冕堂皇的教育理念也只能是领导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教师贴在墙上、压在心里的空话了。
其实,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必须坚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其实教育科研在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在我们的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善于读书,勤于钻研,那么我们就能通过教育科研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浪费时间,担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