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理工学院)以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和环境工程(二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为依托、基础支撑,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化工、生物、材料学及医学等学科。主要由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医学院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等进行具体的建设。
实验室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校建设的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室。2008年11月,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筹)正式启动,重点实验室大楼面积5363m2,目前已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值1000余万元。2011年8月29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组建“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重点实验室所主要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学术队伍中,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8名,其中教授11人,教授级高工3人,副教授26人,教师中博士22人(含博士后6人),硕士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聘请有湖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楚天学者”1人,“楚天学子”1人,“东楚学者”2人,3位教师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有10名教师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有8人持有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证书,14人持有国家环评上岗证。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术、职称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与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所主要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点拥有省级环境工程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持有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和湖北省环保厅颁发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
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际交流、对外合作和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重点实验室所主要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先后承担科研与科技服务项目68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SCI一区国际Top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8篇,出版著作4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教学成果奖4项、优秀教材奖3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件、新型实用专利8件;完成4个研究项目省级鉴定。重点实验室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理工学院)的建设对湖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的优化、科研平台的搭建与仪器设备的共享,特别是武汉城市圈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