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看似普通的黑色背心,却暗藏玄机:
发明者用了整整八年研制而成,正在申请相关专利4项,而穿上这件背心的人能借此24小时监测心电,而且活动自如,不影响日常生活!
昨日,这件“可穿戴的医疗心电监护服”受邀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中国专利交易会。昨日上午,在出发前,这个发明团队负责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张辉副教授介绍了“医疗心电监护服”其中的奥妙。
外观普通 内含玄机
实验室中,张辉的学生穿着这件“心电监护服”向大家做示范。这是看起来极其普通的黑色背心,外行者可能感觉这件弹力衫略微紧身而已。
仔细看,背心的胸口、左腹部分别有三个黑点鼓起,腰间还挂着一个半个手机大小的显示频,有导线和这几个点相连。只见张辉一摁开关,这时显示频上就显示出心电图,还有心跳速度等数据。
不会过敏 随时监测
他说:“里面三个黑点是心电电极,大家知道,传统心电图的电极是带胶的,它的缺点是不能长时间黏贴在人体上,一般两个小时就要发红过敏。而这里的心电电极,是缝制在特殊材料的布上,也紧贴人体,效果一样,但不会过敏。”
此外,在传统心电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床上,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而这里,患者可以全天24小时穿着,并自由活动,随时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情况有异,可以自动将信号发射到监控的社区医院,最快速度予以救治。”
心电监护服的优点在于其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测试噪音,同时,采用了纺织结构心电电极,从而避免了使用传统的一次性电极,纺织结构电极柔软舒适、重复性好,可以完美的实现与服装的集成。
技术难点 一块布料
张辉研究小组通过在香港理工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连续8年研究,才获得了今天的研究成果,而这个技术的关键难点在于张辉所说的特殊材料的布:“布料不能太松,这样测不到信号,又不能太紧,信号很混乱。”。
他说:“我们用了20多种材料进行实验,反复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最终,研制成用银和氯化银两种材料混合合成的布料。最终实现,这种特殊布料既实现穿戴物品的日常使用功能,又实现人体生理信号的监测功能,”
而且,实验证明,这种布料能在洗衣机洗涤。他说:“而且,我们也可以将监护服制作得很时尚。”
老龄社会 前景看好
为啥专家们要花大力气研究这些?张辉介绍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影响,各种慢性疾病呈上升出现之势,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随着日益增强。
他认为:“这些都在推动医疗模式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而医疗设备的发展也开始从复杂的、主要应用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转向既适用于医院又适用于家庭和个人化小型穿戴式装置。”
此外,这项发明不仅可应用于老年人心电监测,也可应用于监测初生婴儿、健身者。
远程医疗 正申请四项专利
“这件衣服是我们的第一个版本,我们已经测试成功将心电信号发射到手机上,而不是这样的显示频,届时,实现健康随时监控,就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张辉表示,“而且,可以不止监测心电,还可以增加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功能。”
据悉,这件“可穿戴的医疗心电监护服”正在申请相关专利4项,其中之一的“柔性心电电极材料工艺项目”已获得使用新型专利。此外,该项目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目前已有大型体育用品公司、电子公司来和我们联络,希望能运用到他们的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