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发展的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召集大家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2017年暑期中层干部研讨会,既是一次常规的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深入思考,是一次阶段性的内外形势的把脉分析,更是一次厘清学校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职教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想动员。研讨会的举办,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下面,我按照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就学校主动融入江西高教发展战略,积极服务江西发展,加快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主题,讲三个问题。
一、科学研判、把握形势,增强推动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些年来,学校在建设发展中特别是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讲成绩亮点纷呈,讲问题挑战依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干部对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积极主动思考和研究还不够深入,那么我们从分析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来谈谈“要不要干”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面临着难得的一个战略机遇期,国家和江西省政策层面,诸多利好政策的出台为我们加快发展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们推进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建设改革两方面的10项重点任务,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根据《总体方案》。根据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在“双一流”建设的遴选、支持和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年5月19日,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面向行业特色鲜明,学科水平较高的大学”,这些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使命担当,也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对于我们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无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双一流”建设与之前的“211”、“985”重点建设项目相比有两个重要区别,第一个区别是“211”“985”是以学校为资助主体,“双一流”是以学科为资助主体,突出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学校建设;第二个区别是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将建立以绩效为导向激励约束机制,强调希望建设的是“特色鲜明”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科建设,而且重点是建设过程,目的是使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高。这对于我们这类地方院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我们的总体实力与“211”“985”高校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要缩短这个差距难度确实非常大,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让一些优势学科积蓄力量,优先发展,力争一流。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同样面临着异常激烈的挑战。“双一流”建设的最大亮点,在于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入围与否的筛选标准将会是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和建设绩效。我省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方案也是按照这个精神制定的。这必将对高校格局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对中国大学的一次重新洗牌,各个高校都卯足了劲,都在争一流。我们学校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目前仅仅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建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与全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对比,根本不具备先发优势,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更大代价。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还有不少短板和缺项,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瓶颈。随着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热潮的来临,各高校都将“双一流”战略视为决定本校未来发展兴衰的最具决定性的举措,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时不待我,我们如果还不想干,还不行动起来,就要被远远甩在身后。我们不可有丝毫的麻痹和动摇,切不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那有些老师就要说了,我们的学科和专业在全省高校目前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短期内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为一流学科,那是不是“双一流”建设就和我们没关系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双一流”建设突破点在向一流看齐的意识上,“双一流”建设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意识,应该融入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灯塔”和助力。“双一流”项目是“双一流”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实体抓手,但绝不是“双一流”建设的全部。不是只有“双一流”项目的承担者才是参与者,在建设中每个人只应该是所在学科不同、所在岗位不同而具体任务不同,在“双一流”的建设中没有旁观者,而应都是推动者。去年11月24日,学校下发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十三五”创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实施“攀峰计划”、“攀登计划”、“强基计划”三个建设项目,有重点、分层次、全方位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校所有的学科都将有自己具体的建设目标,大家都得朝着建设目标努力奋进。这也是我们在二次创业的伟大征程中,以实际行动来生动而具体地践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工作总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写好“申博、改革、评估、特色、文化、党建”六篇文章,努力提升“党建引领、学科提升、特色发展、整合发展、国际视野、文化铸校“的新境界,努力开创“学科突破、管理创新、改革驱动、实干兴校”的新局面,力争在学校办学100年之际,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精准发力、统筹推进,着力破解阻碍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化为具体的行动,表现为改革和创新的实际行动,我认为这是“敢不敢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以“双一流”建设深化高校综合改革,以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改革,不可能不遇到阻力,包括思想认识方面的阻力和利益关系方面的阻力。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未来学校的发展,双一流的建设,加快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都需要保持深化改革的勇气。围绕如何开展好“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个核心工作,学校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保障实现我们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以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人事制度、学生管理创新、基本条件保障和校院二级管理改革为重要改革抓手,真抓实干,实现办学目标。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为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要强化“三个结合”,充分发挥好高校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虚实”结合,做到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进程中,将基层组织建设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增强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推动力和贡献度。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把握组织建设规律,加强规划引领和过程跟进,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党建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实践,并固化于制,实化于行,长效推进。强化“内外”结合,做到与中心工作有效融合、互相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既要注重工作的内涵.也要注重工作的外延。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延的有效拓展,着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形式和载体,使党建工作渗透、融合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设计出吻合组织实际、迎合师生需求、符合党员意愿的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远近”结合,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基层组织建设要立足当前,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从广大师生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研究梳理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系统研究,提出务实的解决方案。同时,又要着眼长远,努力解决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前瞻性问题,加强工作研究,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