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课堂教学价值,倡导生命化课堂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重审课堂教学价值,倡导生命化课堂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摘 要:教学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应重审课堂教学的价值。其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提倡生命化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价值观;生命化课堂

课堂,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价值冲突的场所,它既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席位,又流露出新的教育观念的变革。在这一场新旧势力对峙中,某些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思想是使课堂陷入僵化困境的主要因素,它们已经成为了师生生命自由和谐发展的桎梏。教学的目标和结果重在分数和升学率,课堂教学便演变成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工具;课堂中的知识教学成为了一种机械训练的模式运作,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灵动和个别差异;教师的工作和心血投入到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的达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学生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无暇顾及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兴趣的培养,课堂的学习生活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没能从中体验到幸福和享受,只有承受着负担与折磨……

一、传统课堂的反思

目前,从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总会找到这样的传统教学的印记: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解和加工,通过课堂上教师细致地讲解、分析、问答等方式把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接受、储存这些信息。最后再通过作业、测验、考试来检测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支配、被灌输的地位,“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于是,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

在这样的教育教学中,师生都被捆绑在“知识”上,其间的交往活动淡化为知识的传递和反馈,听不到生命的诉说,看不到生命的张扬。为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找出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教学价值观,认识这种价值观的问题所在;需要探讨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依据及合理性,进而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

二、重审课堂教学的任务

通常,在教学目标上,被规定得清楚而明白的,大部分且首先是本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其他的方面或简单、抽象提及,或几乎每次都用类似的空洞词语点一下,更多的情况是干脆不写。在课堂上,认真负责的教师往往把力气用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考试时不出差错。

总之,被教师抽象地谈论着的教学价值观与他们教学实践中奉行的价值观并非一致,而且相差甚远。指出这一现象,并不是要指责教师言行不一,而是说明在改革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改革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不关注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内化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的指导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为此,作为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教学价值观,认识这种价值观的问题所在,需要探讨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依据及合理性,进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

三、倡导生命化课堂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重审课堂教学的价值即重新认识教学在育人中的价值,以及为培养怎样的人服务的问题。”“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而我国以往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已经成为禁锢师生个性发展、忽视师生情感需要和压制师生生命创造力发挥的藩篱。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需要具有综合素质水平和创新实践精神的新型的公民,一场以生命关怀的教育革命也孕育而生。课堂教学成为了这场教育革命中最需要变革的堡垒之一,生命化课堂的建构和实践便成为了这场革命中一条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一)生命化课堂的内涵

“生命化课堂”是指使课堂成为师生实现生命成长、人生意义提升的具有吸引力的场所;课堂生活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一段共同的经历,师生在课堂中体验着智慧的交锋、情感的碰撞、价值的共享;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唤醒潜能智慧的觉醒。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命化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次洗礼和重塑,“课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权力控制的“讲堂”,也不是教师施展其教学表演的“独角戏”,而是一席心灵间的对话、一段通往创造的旅程、一瞬间智慧燃放的火花、一种来自心底深处的呵护。生命化课堂直面最鲜活的生命,体现出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生命的光泽和灵动,使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二)倡导生命化课堂的意义

如今,对知识性质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变,知识不只是种客观存在的结果,而是一种需要主观参与的过程;不是客观存在于某个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的东西,而是要在学习者的参与中才能生成的存在;知识是一种参与者理论,而不是“旁观者理论”。知识本身是富有生命意昧的,是生命对事物的一种理解、体验和意义的赋予,是基于客观性之上的主观构建,受个体经验、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主观性和不断生成性。所以,借助于知识而进行的教学过程,不是客观知识的简单传输,而是生命的主动建构和主体间情感、意义的交流。

生命化课堂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这是一个立足点的转变。生命化课堂不排斥知识,但它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占有和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和生成”的过程;知识学习本身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手段。信息社会里,知识作为目的的价值在缩小,而更多的是作为手段来促进智慧的发展、人格的陶冶和心性的完善。所以,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不同的维度是一个统一体,共同指向了促进生命和谐发展这一目的。

(三)生命化课堂的实践

生命知识观主宰下的生命化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因为知识具有主观性、生成性、开放性。课堂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对知识的分解和按部就班的传授,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探索、认识。在课堂中,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他们以自主生成的机会,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化课堂不是对原有课堂的修修补补,它需要一种“全景式”的建构,尽管这条路可能曲折而漫长。

1、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合作,共同成长

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里,学生行为表现为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而在师生关系冷漠、紧张、敌对的课堂里,学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良行为相应增多。所以,要建构关注生命发展、成长的生命化课堂就首先必须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此,课堂中教师应作出这样的努力:

a.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生命化课堂应充分体现民主性,教师不再是控制者、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有生命的、具有平等地位的人相遇,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学生可自由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人生体验。教师们应该相信,当真诚付出你的关爱时,一定能够得到另一颗心灵的回应,因为教育始终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活动,从中,学生提升生命的质量,教师体验成功的快乐。

b.宽容相待,尊重差异

教育要体现宽容精神,要尊重他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在批判教育的精英主义时提出的。所谓宽容,就是对待异己的观念和信仰持公正、理解的态度,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容许别人自由地行动和独立思考。宽容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堂洋溢宽松、自由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

2、课堂教学:联系生活

a.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根基,儿童生活着走进课堂,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了一种新的特殊生活。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与意义为目的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杜威曾这样表述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b.采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把课堂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命需要是教师选择教学形式的思想指导。尽量在遵从学生生活习惯的前提下,以相似于学生生活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来展开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自己是自主的,能够充分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体验到自身生命成长的乐趣。

3、课堂管理:引导、激励和参与

在课堂中,有机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对话达到师生双方关于课堂秩序的共识,应该成为管理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在课堂中具体表现为老师能从细微的小事做起,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营造一种人和、气顺、宽容的良好心理氛围,以达到管理的效果。正如以色列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在其《教师与儿童》一书中所言:“真正的纪律并不是通过猛然一击来消除违纪行为,而是通过教师不断赢得学生的合作和支持,……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要因势利导并且不要责难学生”。

哲学家狄尔泰说,生活表达在体验中,人们生活在体验中,并通过体验而生活。因此,让我们在教学中倡导生命化课堂,让学生在生命化课堂中体验,并通过体验而学习、生活,使课堂真正融入生命,成为生命的自觉。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