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于1991年11月经省编委批准建立。其办所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研究青少年状况、青少年问题及青少年工作,开展国内外青少年问题的比较研究和学术交流,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制定青少年工作的政策法规服务,为青少年工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青少年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1991年11月-1997年5月独立设置,1997年5月-1999年2月与社会工作系合署,1999年2月-2011年1月与培训部合署,2011年7月与青少年工作学院合署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11年,青少年研究所被批准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青少年研究所下设青少年发展研究室、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室、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室、青年运动史研究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青少年研究》编辑部、办公室、社会服务中心。附设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山东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处、山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课题评审办公室。
建所以来,青少年研究所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6项,合作完成14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含“八五”、“九五”、“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独立承担子课题23项,累计出版著作38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近4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80多篇,CSSCI收录30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20篇;入选国际研讨会论文8篇,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报送联合国交流文集论文32篇,入选全国研讨会论文41篇;获奖论文、著作50多篇(部),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部分研究成果被选报中宣部、团中央书记处,或被《新华社内参》、《新华文摘》转载。有些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向社会普及青少年研究成果,本所研究人员除了承担校内青工理论教学任务外,还坚持常年面向基层、服务青年的巡回讲学活动,每年为基层共青团、少先队干部,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家长开设专题讲座20多场次,直接听课人数年均万人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建所以来,协助电台、电视台举办青少年专题节目140多期,并先后在省级报刊开辟了“人生问答”“家教信箱”“青春热线”等咨询专栏,发表了100多篇专栏文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青少年研究所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1994年和2002年青少年研究所两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1997年被团省委命名为“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2004-2001年青少年研究会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先进集体,2006、2008年被省社联评为先进学会。5人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团校优秀教师”称号。本所学术带头人先后担任了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社科评奖专家等重要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