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指道德高尚。与其相关的成语有“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华师一附中以德立校,要求学生成才先成人,优学且厚德,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
博雅:“博”指博学多闻,可谓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出自《荀子、修身》:“多闻曰博”。“雅”指才望高雅,可谓富有才学,享有声望,举止娴雅,不同流俗。叶圣陶先生说:“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华师一附中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要求学生科学人文并重,现代传统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才华横溢的复合型人才。
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其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华师一附中以优良的学风享誉社会,莘莘学子心仪神往。学校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敏行:古有“讷言敏行”一词。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意为说话谨慎,办事敏捷。校训取“敏行”一词,是因为华师一附中历来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厚德博雅,笃学敏行”这八个字两句话,体现了华师一附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模式和特色风格,上句要求学生德才兼备,下句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前者要求学生超群脱俗,后者鼓励学生出类拔萃。表达了华师一附中为中华崛起,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己任的高远志向。
华中师大一附中前身为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由潘梓年、赵君陶等著名革命教育家于1950年9月创建。1958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第一附属中学, 196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1985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窗口学校,1997年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高中。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励精图治,严谨治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校文化。至80年代以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90年代中期,学校在全国基础教学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强势媒体作了相关报道,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于1994年和1997年两次亲临我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