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第四中学位于宜春市政府所在地——袁州区城区中心风景秀丽的春台公园东南侧,这里绿树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雅。由于地处“宜春八景”之一的“春台”脚下,故1971年创办之初,学校命名为“春台中学”,随着县级宜春市的成立,1980年更名为“宜春市第四中学”。实际上,自1549年建昌黎书院至今的400多年间,这里就是袁州等一府四县的学生读书并举行府试的场所。学校旁边的考棚巷即因此而得名。校园内的“昌黎书院”也于1984年列为宜春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创建于“文革”中期,四中的办学条件远不如兄弟学校。当时的校园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滩泥,被人称为“破春台、烂春台”。即便如此,学校仍然在艰难中跋涉,在困苦中创业。尤其是恢复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制度以后。全体师生员工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8年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升学率为全县之冠,得到了当时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嘉奖。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县市合并等一系列行政区划的调整,四中无缘跻身重点中学行列,城区四所完中有三所重点,市场机制的引入导致年复一年的生源大战,位于倒三角底部的四中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生源的低层次性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完成“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标,全体教职工从大局出发,从学校在市区社会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这一实际出发,毫无怨言,不懈地努力,一方面抓思想稳定,一方面抓教学质量,率先在初中部取得了突破,中考成绩逐步进入同类学校前列。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学校适时地提出“办优初中,办活高中”的治校方略,并摸索出了一套普通完中的办学思路,逐步形成了“强化思想道德领航作用,注重文化知识基础地位,伸展科普、体艺两翼助飞”的办学新格局。使学校迅速走出困境,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远远超过上级下达的招生计划,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社会声誉日渐提高,多次受到省、市、区主管部门的嘉奖,在2002、2003、2004年的办学水平评估中,四中连续三年被授予“优秀学校”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