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继续稳步推进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华文与外语外贸学院结合本院专业优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次派遣“邮普语言服务队” 社会实践志愿团队,开展以汉语言文化推广、非遗文化传承为方向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邮普语言服务队成功与梅州华城镇完成结对,加入广东省首届“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并通过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司的严格评审,成功入选了教育部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名单。
2023年7月10日,邮普语言服务队12名学生队员,在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文专任教师钟超婷老师和华文与外语外贸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团委书记吴萍香老师的带领下,赴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以“邮非遗之风,普经典之韵”为主题,开展为期10天的普通话推广系列志愿实践活动。看似只有10天的活动,实际上从筹备伊始到活动落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校党委、团委的指导下,华文与外语外贸学院院长李红英副教授,学院党总支蓝永康书记、华文与应用外语系主任王艳春副教授均对活动内容的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另一方面,华城镇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张国礼同志直接与实践团队对接,并委派镇团委专职副书记李辉同志对跟进项目,西林村太阳升小学卓炼锋校长全程跟进与指导。期间,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恺平同志专程赴团队的实践地点进行慰问与鼓励。
实践团队秉承以“党建引领团建”,以“专业助力实践”的工作思路,从“公益课堂”“语言调研”“聚焦非遗”“研学经典”“文旅创意”五个方面出发,以青春盎然的姿态,以全力以赴的决心,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华城镇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信中对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治学韬略表示赞扬,对队员们的活动表现表示认可与感谢。
公益课堂:指上非遗艺普语
实践团队走进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于西林村的实践基地——太阳升小学的课堂,结合簪花等“非遗”文化、竹编等当地传统文化、东征军夜行等红色革命故事,开设《汉字趣寻踪》《书墨蔑竹风》《童声诵经典》《指尖花满堂》公益课堂,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寓于普通话推广之中,让学生了解语言的音之韵美,汉字的形态之美,文化的传承之美。学生跟着队员们的课程节奏,堂上琅琅,终日欢快。
此外,为了检验学生的语言正音效果以及课堂成果,实践团队携原创红色剧本《泛槎追霞》进校园,让学生在沉浸式户外剧本游戏中,阅读典籍、了解党史、体验文化,使他们学会明辨是非、明理知行,让他们的民族情感得到升华。
聚焦非遗:竹篾狮舞酿客韵
“推普+非遗”的方式是本次实践内容的设计亮点。基于此,团队设计了非遗文化与普通话知识科普结合的线上推普小课程。为了完善课程内容,团队成员在李辉副书记、卓炼锋校长的引荐下,分别联系了“风物美食”“民间技艺”“传统手艺”“曲艺艺术”四个方面的“能人”,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非遗”传承的不易。
为此,队员们接触了具有“五华十大酿豆腐高手之一”之称的孔春兰女士,亲身体验了客家酿豆腐的制作,感受客家人由迁徙过程中绵延不断的乡思;采访了狮舞技艺人卓国基先生,观看了五华狮舞表演,领路客家文化“悲喜皆舞”带来的震撼;寻访了竹箩匠人卓乐伟先生,体会一把砍竹、破篾、打磨、编织的繁琐制作,折服于客家人“因地制宜”的智慧;约访了山歌表演者张素娟女士、张金根先生,体味了客家山歌“随兴而作”的美妙。结合采访内容,并针对客家方言的特点,队员们将其与普通话的声韵母正音、辨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相结合,完成创意式课程的录制。
语言调研:普言客语润乡调
“你觉得普通话对于你的日常工作有什么帮助?”“你觉得客家话的发音对普通话有什么影响呢?”“你知道客家话和普通话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吗?”基于去年调研的经验,实践队员调整调研方法,在设计纸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电子问卷的使用,录得较多可用语料。而针对去年对“推普态度保守”的现象,调研人员也调整了访谈方法,不再单调地进行普通话的一对一教学,而是尝试从客家方言中寻求语言变迁的思考,使受访者愿意说、尝试说、懂得说。
同时紧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主旨,结合“非遗”文化的特色等,深入基层,走街串巷,针对当地非遗手艺人、务农人士、商铺经营者、中青年学生与务工人员等进行调研,将普通话的推广与“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带进寻常百姓家。
经典研学:薪尽火传思古今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参观了华城镇的特色文化基地,感前人之事,悟来者之行。在东征军政治部旧址,队员们了解到了周恩来同志以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身份两次率部东征到五华的历史,深思正是无数先辈的砥砺前行,才得以换来今天的民康物阜、海晏河清;在长乐学宫,队员们感受到了“崇儒重教”的客家文化底蕴;在清代武状元李威光故居,通过桩桩陈列,了解到李威光武冠华夏、精忠报国的一生,激励了队员们强化责任担当、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文旅创意:别出心裁助文旅
文旅创意为当地政府与实践团队结对项目之一,此次10天的行程,队员们实地考查,查阅史料,体味人文,感受风物,尝试与当地武状元文化、饮食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结合,完成了吉祥物、古风文案的初稿设计,将在接下来的合作时段中,继续完善及完成作品。
传承不守旧,创意不离根。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邮普语言服务队将尽显青春担当,继续践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力图在“音韵”“文化”“非遗”三者结合中进行探索,利用普通话的推广,消除语言隔阂,让地方 “非遗”等传统技艺走出语言沟通的盲区,被更多人看见,更多人了解,更多人传承,让青春的力量在乡村中书写答卷,绘就一抹振兴的亮色。(文:钟超婷 图:谢志阳、梁卓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