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精密模具实验室,1996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2001年列入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人员29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21人),形成了4个稳定学术团队(其中3个已列入我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设置学科带头人岗位1个、学术带头人岗位3个。
主要进行机电产品、精密模具、机械系统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主要有设计制造集成与过程自动化技术、机械测控与优化设计技术、特种加工工艺及自动化技术、模具材料与热成型技术等4个研究方向。完成和承担国家级课题共10项(含子项目),省部级课题38项,地厅级课题78项,横向课题230项,经费到位3000余万元,转化科研成果56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365篇,三大检索128篇。主要的标志性成果如下:
标志性成果1:汽车轮胎硫化定型装备技术研究与开发:(1)子午线轮胎模具设计制造集成技术研究开发和网络制造系统开发,实现了山东理工大学--东营金泰模具有限公司之间的异地协同设计制造﹔(2)研制的智能控制液压双模轮胎定型硫化机(机电一体化重大成套设备)在硫化过程工艺模型、运行故障自诊断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6月通过了省级鉴定﹔(3)开发了轮胎胶囊参数化设计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通过本成果带动,东营金泰模具有限公司从一个年产两千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2亿元的现代化集团,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标志性成果2:异型零件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1)三维数控系统与数控工艺画雕刻机的研制,通过CNC系统和雕刻机机械执行装置完成模具工件的加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空间弧面凸轮加工五轴联动加工数控系统与机床的研制,实现了空间弧面凸轮的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加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3)复杂曲面精密研抛数字化加工控制系统与机床的研制,将数字化技术、数控技术和磁粒研抛加工技术集成在一起,开发了精密研抛数字化加工机床,实现了复杂型腔模具表面研抛加工自动化,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省级鉴定)。该成果已在国内多家企业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精密模具实验室作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毕业2人),自主培养硕士生100余人,并为4个专业2000余名本科生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实验课(数控加工、快速原型、反求工程、CAD/CAM一体化、电火花加工等5项实验)。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19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图书资料、开放课题、学术交流、设备购置及条件建设,购置和自制仪器设备20多套。2004年学校投入400万元建设机械实验楼,为精密模具实验室分配2000平方米设备用房,并配齐了各种辅助设施,形成了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