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在我校食品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现有水生生物资源利用室、食品加工工艺室,食品生物化学室、食品检验与分析室、食品挤压技术室、食品微生物室、食品仪器室、食品冷藏工艺室、食品工程测试室、食品工程原理室、制冷装置拆装室、制冷技术原理室等23个功能实验室,总面积达2243平方米,拥有双螺杆挤压机等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821万元。
开放实验室重点围绕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化高效利用,以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的企事业单位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为契机,使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化高效利用领域的研究、人才培养、交流、科技服务的平台。
实验室主要围绕5个研究方向开展教学、研究及科技服务工作,5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水生生物资源利用、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性评价和食品生物技术。近五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部、省市等各级研究课题7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6项,大连市10项。包括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辽宁省自然基金、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287.8万元。
实验室以现代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等方法,以海藻营养功能性成分为加工利用的依据,建立了新型的海带综合利用系统,使新型的海带综合利用系统达到零废弃;研究开发了海带系列即食产品,打开了制约海带销售市场的瓶颈。新型的海带综合利用系统及加工关键技术部分达到国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该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于2008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验室率先将双轴挤压蒸煮技术用于低值动物性蛋白的组织化研究领域,以海洋大宗低值鱼蛋白原料为研究素材,进行各类高附加值鱼蛋白产品与技术的研究,在低值鱼蛋白深加工领域有独创,并于2006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实验室具有很成熟的生物降解技术,特别是在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制备胶原蛋白领域、水产调味料领域、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等,其中利用贝类加工副产品制造水解动物蛋白项目,于200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水产品贮藏工程是实验室另一重要研究领域,主要针对海珍品的低温保鲜保活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的横向合作项目“贝类(活杂色蛤)保鲜加工技术”于2008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实验室针对水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开展水产品中毒素和病毒等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研究开发有效的重金属脱除技术及减少药物残留的食品加工工艺,以有效的水产品安全控制体系为基础,建立研究水产品可追溯与风险评估体系模式。实验室横向合作项目“风险评估中动物毒理学模型的建立及检测方法体系的研究”于2006年获得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二等奖。另外,实验室利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对水产资源中粘附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和糖结合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实验室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编写专著10部,申请发明专利22项。
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承担了“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食品科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两个固定的硕士点和四个本科专业以及其他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任务,年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本科生160余名,为培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科技开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满足企业和社会对科技人员需求和水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壮大了辽宁省水产品加工行业的科研队伍,提高了辽宁省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科研整体实力,加快了辽宁省水产食品行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及新技术的应用,拉动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关介绍:辽宁省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