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要求和中外教育家对美育的认识谈了美育的必要性,重点从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加以阐述:通过挖掘教材的美,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注意教学环节的形象美、节奏美与逻辑美以及教学语言的艺术美,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并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形象美节奏美语言美逻辑美艺术美
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现代中学生爱好美,追求美,已成为学生的天性,因此,学校教育中贯穿美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广大学生的呼唤.
正当素质教育的大旗飘扬在神州大地的时候,又奏响了新一轮课改的号角,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新课标的三大目标中的核心目标便是能力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审美健身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因此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改都对学校教育贯穿美育提出了明确要求,美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所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主要目标就是美化人的素质,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人美好的个性,使人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不少中外教育家对美育早有深刻的阐释:陶行知先生曾经表达过“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技术教育,也不能缺少美育,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美育不仅可以教人欣赏及创造美,它更是一种独立的应用教育形式,它可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大批的“完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作为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基础学科外语,其教学的首要原则应是“外语教育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相结合”,即实现“文道美”的高度统一.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那么,美育应该怎样和英语教学相结合呢?
二、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中学英语教材所选的课文或作品都是文质俱美的,不少还是世界名著。这些文章思想性强,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
1、爱国美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美。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课文 Madam Curie中居里夫人在异国他乡从事科研,将她所发现的第一批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表示她对自己祖国波兰的怀念和敬意。这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爱国情感的崇高美。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人类社会中的爱国行为是一种崇高的美,这样既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2、情操美
情操美即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人格美。如An Interesting Life 一文中生动地记叙了英国著名歌星鲍勃·盖尔多夫为赈济非洲饥民成功地发动、组织所有举世闻名的流行歌星进行义演、募捐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壮举,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他的这种高尚优美的情操和精神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鼓舞作用,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是非、美丑的审美评价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艺术形象美
英语教材中,有好多内容是有关人物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对人物艺术形象美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如在课文Albert Einstein中爱因斯坦为追求科学真理, 孜孜不倦,锲而不舍;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中对夏洛克贪婪、凶残成性的丑恶面貌的淋漓尽致的描写;The Lost Necklace 中玛蒂尔德图慕虚荣、受苦十载的描写……这些都以正反两方面充分体现了艺术形象美。学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体会到美学理想和审美价值,使学生粗疏的审美观转化为比较高尚、敏锐、真实的审美观。
4﹑语言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知道了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启迪吗?
三﹑教师应是美的典范,让学生熏陶美
要实现寓美于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应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积极引导学生反复感受和体味美。教师要有美的风范。教师高尚的师德,亲切自然的教态,端庄大方的态度,温文尔雅的气质,美观得体的仪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榜样作用又可以感染学生,为教学活力的开展创造了一个美的和谐的氛围.
四、注意教学环节的形象美,节奏美与逻辑美
教师可以利用精心备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觉直观的美。例如,精心设计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可以恰当运用彩色的粉笔和巧妙运用各种图形,表格等形象地传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亦可以利用实物、简笔画、图片、投影或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逼真的动画及线条中充分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讲介词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讲解,而代之以形象生动的简笔画来直观的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听懂,而且记得牢。尤其是多媒体,让学生除了使用听觉外,更能充分地发挥他们视觉的功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还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把握好课堂节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教学的节奏美。在教学过程中,如若节奏太快,学生的操练不充分,那整堂课就变成了满堂灌,如若节奏太慢,学生则会感到枯燥无聊,这两种情况均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把握这种节奏呢?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注意课堂的宏观节奏,适当解决学生的疲劳这一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享受韵律性的节奏。
教师还应注意教学环节的逻辑联系,做到环环紧扣,衔接自然.这里我想到了一堂成功地把美育贯穿于英语课的各个环节的英语优质课.去年重庆市举行英语优质课大赛,我去听了每一堂决赛选手的课.其中一堂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是"Culturalrelics(文化遗产)"该教师以一首配乐朗诵的英语诗歌开始让学生欣赏,那舒缓的音乐,屏幕展示的美丽的意境和极赋韵律美的朗读都让学生陶醉,然后教师问学生"喜欢吗?"学生全都陶醉在那首优美的英语诗歌里,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喜欢,学生说因为它很美.老师说"是的,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式的美.同时,这位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以及名胜古迹的美.引出课题"Cultural Relics".接着教师很惋惜地说:可是我们生活中的有些美好的事物却遭到了人们的破坏.请大家阅读课文,看"What has happened?”这样自然过度到第二环节:阅读.读完之后教师让同学们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讨论的题目是"怎样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由此进入第三个环节:说.然后,教师还放了一段英语让学生听,并展示挂图,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去修补被破坏了的寺庙.这堂课以欣赏美――发现美――保护美――修复美为主线,让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几个方面得到充分训练.最后教师又以一首自己写的英语诗结束全课,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更应该保护美,使整堂课的内容在此得以升华,德育目标更进一步得以实现,也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把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几个环节与德育、美育的完美结合,使其浑然一体。在我看来,这一堂课不是简单的做秀,摆摆花架子,而是一堂既有内容又有深度,更有美感的一堂课.
几乎每个单元我都自制课件.在制作英语课件时,我总是选用一些优美的画面来做主页,淡雅的墙纸作背景,精致活泼的动画做按扭,以吸引学生注意,给他们以美的享受.我还制作了一页"欣赏",选用优美的山水画作背景,配上轻音乐,用艺术字体以动画形式展示一些可以陶冶情操的英语名言警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五、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准确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音律性,幽默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准确生动、朴实自然、和蔼可亲或含蓄幽默等多种风格的教学语言,尽力倾注美的情感,使得课堂教学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产生愉悦和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语言的幽默感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巧妙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授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使教学顿时生辉。有一次在讲到西方文化礼仪时,我便成功地引用了一则幽默:一位外国友人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进门时看见朋友的妻子很漂亮,就夸了一句:“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国朋友听了,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翻译直译:“Where,where!”外国友人一听,回答说:“From head to foot ,the all is very beautiful.”学生们一听,都乐开了花。同时也懂得了在西方国家,有人夸你时,应落落大方地回答“Thank you.”.通过老师的介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国风俗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认识美、辨别美的能力。
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我们英语教师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具备了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同时,也让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