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忽视学生自我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本是教师良好的初衷。然而忽视课堂教学实质,过于追求热烈的场面,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对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就没有实效性的帮助。
[案例2]
一位教师在讲授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的 Reading 部分 A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任务:Retel the story by what they did. 接着,该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了课文中几位相关的人物:Frederick Wiliam Ⅰ,Peter the Great, CatherineⅡ,并下达了指令:Please turn around and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or six. Later, I wil ask a boy or a girl to retel the story.
[课堂观察]
在案例2中,任务布置后,各小组都积极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当小组讨论结束后,男女生的代表汇报合作活动的结果。但仔细观察过后会发现,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英语基础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占有明显的优势,他们会将自己复述的方式抢先提出;而基础薄弱、较为内向的学生甚至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他们要么放弃了自己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完全依赖别的同学,要么保持沉默,只是单纯记录老师最终公布的答案。
[对策]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首要精神就是教师应不断提高对于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学生学习的意向与实际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检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此外,教师也不应忽视学生群体的层次性,从而依据这一具体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突出层次性,力图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做到课堂设计有层次,将知识目标中的能力由“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逐步提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3.优化课堂环境有待提高
作为学习主要场所的课堂,其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强大的影响。课堂环境的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课堂自然环境则如课堂的座位安排、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和室内布置等。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宽容、健康、有活力、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降低自身的焦虑感,促使其思维更为活跃、学习更加主动,实现教学更加有效。
三、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应追求的奋斗目标。如果教师能深刻领会有效性教学的含义,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有效。(山西省河津市第五中学 李红杰)